[实用新型]带有膜过滤组件的污水处理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35758.4 | 申请日: | 2007-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32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毅刚;王昕彤;郭荣富;张国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凝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63/08 | 分类号: | B01D63/08;C02F1/44;C02F3/12 |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聂汉钦 |
| 地址: | 214142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过滤 组件 污水处理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带有浸没式膜过滤部件的污水处理装置。适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处理。
(二)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带有浸没式膜过滤组件的污水处理装置,采用中空纤维膜过滤组件来对污水进行过滤。中空纤维膜过滤组件,由中空纤维膜丝组成,中空纤维膜丝易于断裂,会造成污水处理通量下降,由此造成中空纤维膜过滤组件的频繁更换,使用寿命短。正常操作情况下,中空纤维膜过滤组件的寿命大致为一年,致使污水处理成本很高,污水回收取得的经济效益难以与污水处理的成本相平衡。其次,中空纤维膜过滤组件构成的污水处理装置采用加压型过滤方式,过滤时使用的增压泵功率大,能耗高,导致过滤运行费用高;而且加压型的中空纤维膜过滤处理设备中的污水处理池大多采用密闭型的,结构复杂,造价高。
(三)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采用浸没式中空纤维膜过滤组件的污水处理设备工作可靠性较差、建造及运行费用较高的问题,申请人进行研究改进,设计及提供一种工作可靠性高、运行费用较低、固液分离效果好的带有浸没式膜过滤组件的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带有膜过滤组件的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污水处理池,污水处理池中装置浸没式膜过滤组件,膜过滤组件分别与管道输送系统连接,污水处理池中还安装有曝气装置及散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过滤组件由平板膜过滤元件构成,所述平板膜过滤元件有一个密封式框架,框架的两侧装置平板式过滤膜,框架上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抽吸泵连接。所述膜过滤组件包括一个带有插槽的插装架,平板膜过滤元件垂直插入安装于插装架的插槽中。必要时在污水处理池中还可以放置活性污泥。
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技术效果在于:1、膜过滤组件由平板膜过滤元件构成,平板膜表面积大,不易污损,抗污能力强,利用曝气剪切力冲刷膜表面,可以维持较高的水过滤通量,故不需要增加反冲洗装置,固液分离效果好、工作可靠性高而运行费用降低;2、上述膜过滤组件由平板膜过滤元件采用抽插式结构进行安装,单片膜元件置换方便,维护费用低;3、正常操作情况下,平板膜的使用寿命可达五年左右,折旧费用低;4、每个平板膜元件上端有出水口,在出水口连接管道,采用抽吸过滤的方式,耗能低,可以是现有中空纤维膜过滤组件的运行能耗的十分之一;5、由于采用水泵抽吸过滤的方式,故污水处理池是开放型的,结构更简单,造价更低;6、根据处理水质的需要,还可以选择性的加入活性污泥,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图中过滤组件局部剖视;
图2为图1的A-A向剖示结构图;
图3为图1的B-B向剖示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平板膜过滤元件的立体图;
图5为图4的C-C向剖视结构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污水处理池1,2为污水的进水管。污水处理池中装置浸没于污水中的膜过滤组件3。膜过滤组件3由如图4及图5所示的一系列平板膜过滤元件11构成,其中图5为图4的C-C向剖视结构图。见图4及图5,所述平板膜元件11的外围有一个密封式框架12,框架12的两侧装置平板式过滤膜14及15,过滤膜14及15为市售有机聚合物类材料过滤膜,滤孔介于0.04~0.5μm之间,框架12的上端有出水口13。见图1至图3,膜过滤组件3的下部有一个带有插槽的插装架4,平板膜过滤元件的框架12垂直插入,安装于插装架4的插槽中,这种插装结构可以使平板膜过滤元件的置换变得很方便。见图2,图中示出污水处理池内安装两组平板膜过滤组件,实际应用中按水处理需要可以安装有多组这种的平板膜过滤组件。
见图1、图2及图4、图5,图5中的出水口13用管道与抽吸泵10连接,用抽吸泵10对各平板膜元件11实现抽吸过滤,抽吸泵10排出的经过滤的水可以回用。图1及图2中7为过滤后的残存污水的排污阀,其通过管道与排污泵连接,由排污泵排出过滤后的残存污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凝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凝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57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