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质秸秆燃烧、气化的加料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5529.2 | 申请日: | 200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12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金保升;钟文琪;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K3/00 | 分类号: | F23K3/00;B65G3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叶连生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秸秆 燃烧 气化 加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秸秆燃烧、气化的加料装置,属于生物质秸秆处理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生物质能具有可再生性、低污染性,已经成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洁净、高效利用生物质能是国际上一个重要的能源战略。目前,生物质秸秆的燃烧和气化是生物质能利用的两大重要技术,这两大技术能将这种低品质能转化为高品质能,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
在这两大技术的工业应用中,连续稳定加料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加料方法和装置,如推进给料装置、螺旋给料装置,对物料的尺寸要求严格,仅仅针对窄筛分、单尺度、小粒径粒状物料,如稻谷、小麦、玉米等;即使采用这样的物料,在实际运行中也时常出现料仓“搭桥”和“结拱”以及加料装置给料不畅等问题。
生物质秸秆,如稻草、麦草、棉杆、玉米杆和树枝,属于条状生物质燃料。在工业应用中,为了减少燃料破碎设备的电耗,提高经济效益,一般不将秸秆破碎成粒状,而是进行切碎处理,通过切碎机切碎成10~200mm的条状。然而,切碎处理后的条状物料具有堆积密度较低、大小不一、形状复杂、相互交错等特点,常在料仓中出现“搭桥”和“结拱”现象,无法顺利进入给料装置;此外,现有的常规给料装置输送该类型的生物质秸秆时,会出现堵塞甚至损坏设备等问题。
如何实现条状生物质秸秆的加料,是国际上众多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研究机构和企业都面临的难题。当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化石资源紧缺的国家纷纷寻求新的思路,开发具备连续、稳定和安全处理能力的生物质秸秆加料的技术及装置。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针对生物质秸秆在燃烧、气化过程中加料的困难,提供一种生物质秸秆燃烧、气化的加料装置,该装置及方法具有连续、稳定和安全加料的效果。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秸秆燃烧、气化的加料装置。本发明的思路是:采用差速变螺距双螺旋加料方法及装置,实现生物质秸秆连续、稳定和安全加料。下面参照图1~图4,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技术路线和目标的具体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质秸秆燃烧、气化的加料装置主要包括料仓、给料螺旋、中间料斗、输料螺旋;其中料仓位于最上方,料仓的下开口与给料螺旋的中部的上侧连接,给料螺旋中部下侧的落料口连接中间料斗的上开口,中间料斗的下开口与输料螺旋的上侧连接。所述的料仓呈塔状,前后板竖直,侧板倾斜,倾角为5~10°;顶部设置有电视监测装置和高压喷水装置;在侧板上设有一级物料入口。所述的双螺旋给料机中,由两螺旋杆并列布置,间距为10~25mm,以10~50%的差速度由外侧向内侧旋转;给料螺旋叶片在落料口两边对称布置且旋转方向相反,叶片直径为D,节距为L,叶片的个数不少于1.5个节距。所述的中间料斗呈塔状,前后板竖直,侧板倾角为5~8°;距上部开口为0.2~0.5倍的中间料斗高度处设置有液压切断阀。所述的双螺旋输送机中的两螺旋杆并列布置,间距为10~25mm,以10~50%的差速度由外侧向内侧旋转;输料螺旋叶片直径为1.1D~1.3D,叶片的个数不少于3个节距,第一个叶片的节距为L,后面叶片的节距以0.05L~0.1L递减,其中D为给料螺旋叶片直径,L为给料螺旋叶片的节距。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具有如下的特色及优点:
1、本发明的差速变螺距双螺旋生物质秸秆加料方法及装置,可以用于生物质秸秆的连续稳定加料,尤其适合条状生物质燃料。
2、宝塔形的料仓并设置工业电视监测装置和高压喷水装置,能有效防止物料在料仓中形成“搭桥”、“结拱”等不良现象,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给料机采用并列布置的差速对转双螺旋,且叶片的旋转方向相反,有效地破坏物料之间的相互钳制力,使物料具有更强的流动性,防止物料在料仓中形成“搭桥”、“结拱”等不良现象;并使产生的扭矩相互抵消,有效防止了螺旋螺旋轴变形甚至损坏。
4、输料机采用并列布置的变螺距对转双螺旋,螺距依次递减,使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受到递增的力,使物料越压越紧,实现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的自密封。
5、在螺旋给料机和螺旋输送机之间设置中间料斗,并配以液压切断阀,在紧急情况下可快速切断物料的输送,保证系统安全。
6、对生物质秸秆燃料的尺寸适应性好,尺寸分布宽,为0~200mm,大大节省了生物质燃料破碎的电耗。
7、整个给料装置为密封设计,输送中物料损耗少,对环境污染小。
8、整个给料装置结构紧凑,投资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55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使建筑物北立面采光的装置
- 下一篇:冷阴极荧光灯吸角形照明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