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卧辊磨滚动轴承动态强制密封组件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35478.3 | 申请日: | 2007-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38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 发明(设计)人: | 何美华;杨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美华 | 
| 主分类号: | F16J15/16 | 分类号: | F16J15/16;B02C4/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4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辊磨 滚动轴承 动态 强制 密封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密封组件,特别是一种卧辊磨滚动轴承动态强制密封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轴承密封大都采用填塞型填料密封、挤压型弹性体密封、挠曲型弹性体密封、迷宫密封或者是螺旋密封等等,来实现轴承的静态径向密封,而用甩油环来实现滚动轴承的动态轴向密封。工作过程中往往这种动态密封甩出的油量不稳定,密封达不到零泄漏。渗漏的油脂往往要粘住空气中的灰尘,使轴承在运转过程中增大磨损力,减弱灵活性,从而降低寿命。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滚动轴承密封时甩出的油量不稳定,密封达不到零泄漏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滚动轴承的动态强制密封组件,包括V型密封圈、挡盖、挡油环、甩油环、压块、滚动轴承、闷盖、端盖等。使其工作过程中甩出的油量稳定,而且能形成二次甩油,充分保证油膜形成,实现动态密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滚动轴承安装在转动轴端,挡盖、闷盖、转动轴、压块、V形密封圈等形成密封区域。密封区域内设挡油环、甩油环。当润滑油通过进油口,进入运动的滚动轴承内,在油压和轴向力的带动下,润滑油经过滚动轴承形成润滑,多余的润滑油进入由挡盖和转动轴形成的油腔内,在挡油环的作用下形成二次甩油,形成一层油膜。正常工作时油膜封闭,外界杂物难以进入轴承内,实现动态强制密封。没有形成油膜的润滑油则从出油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滚动轴承的动态强制密封,达到零泄漏,提高了轴承的运转灵活性,增加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出油管,2为转动轴,3为V型密封圈,4为挡油环,5为挡盖,6为甩油环,7为螺栓,8为压块一,9为沉头螺钉,10为压块二,11为螺栓,12为闷盖,13为滚动轴承,14为螺栓,15为端盖,16为进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压块一8与压块二10用沉头螺钉9连接,挡盖5、挡油环6及压块一8用螺栓7连接,闷盖12与压块二10用螺栓11连接,端盖15用螺栓14固定在轴端,具有特殊结构的甩油环4、V型密封圈3与滚动轴承13套在转动轴2上,滚动轴承13的轴向由甩油环4和端盖15来固定。当润滑油通过进油管16进入到由闷盖12、端盖15以及滚动轴承13形成的区域内,在油压和轴向力的带动下,润滑油经过滚动轴承13形成润滑后,多余的润滑油则进入由转动轴2、V型密封圈3、挡盖5、挡油环6、压块一8等形成的密封区域内。因为甩油环4过盈配合在转动轴2上,随着转动轴2一起转动,润滑油经甩油环4甩油后,在挡油环6的作用下二次甩油,形成一层油膜。没有形成油膜的润滑油因为V型密封圈3的作用无法溢出,只能从出油管1排出。正常工作时,由于油膜封闭,阻止了各种灰尘杂质进入滚动轴承13,保证了滚动轴承13的正常安全运转,从而实现了滚动轴承的强制密封,达到零泄漏,提高了轴承的运转灵活性,增加了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美华,未经何美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54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化床光催化氧化水处理反应器
 - 下一篇:选别尾矿用浮动搅拌造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