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有压纱板的双针床经编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5191.0 | 申请日: | 2007-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54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伟丰 |
主分类号: | D04B23/02 | 分类号: | D04B23/02;D04B27/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78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有 压纱板 双针床经编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机械,特别是一种装有压纱板的双针床经编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双针床经编机进行编织长毛绒织物时,通常只能编织毛绒高度小于30毫米的品种,因现有机器编织大于30毫米的织物时存在毛纱对钩针垫纱困难,如图4中A纱线只能到针头位置。如把垫纱点下移则发生垫纱不清使织物表面起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普通双针床经编机编织长毛绒织物时的局限,扩大织物品种,使双针床经编机可编织的毛绒织物的毛绒高度达到45毫米及以上。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有压纱板的双针床经编机,包含毛纱梳栉、地梳栉、毛纱梳栉摇架、摇臂组件、针床、脱圈板、毛纱梳栉摆轴,摇臂组件控制毛纱梳栉摇架摆动,在毛纱梳栉摇架侧部安装压纱梳栉组件,压纱梳栉组件在连杆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推动压纱板按照编织要求进行压纱。
进一步具体描述压纱梳栉组件和连杆驱动组件的结构,所述的压纱梳栉组件包括压纱摇臂、压纱连杆、压纱导杆、压纱座,压纱座和压纱摇臂安装在毛纱梳栉摇架侧部,压纱座上具有导杆通孔,压纱导杆穿过压纱座上的导杆通孔连接压纱板,压纱摇臂和压纱导杆之间通过压纱连杆连接;所述的连杆驱动组件包括摇臂、连杆、过渡摆臂、过渡摆架,摇臂安装在墙板上传递主轴的偏心回转运动进行摆动,过渡摆架牢固安装在毛纱梳栉摆轴上和毛纱梳栉摆轴一起摆动,在过渡摆架上装有中心轴,过渡摆臂安装在中心轴上,在摆臂和过渡摆臂之间、过渡摆臂和压纱摆臂之间通过连杆连接,过渡摆臂和连杆通过杆端轴承连接。
为了更好的完成垫纱,所述的毛纱梳栉摇架上两侧同时装有压纱梳栉组件,压纱梳栉组件前后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毛纱梳栉进行垫纱前利用压纱板先把毛纱下压,当导纱针越过针头时不使针头钩到导纱针针孔以上的纱线,导纱针到达最大位置时,保证纱线在钩针的钩头下面,垫纱清晰,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编织毛绒较长的毛绒织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A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1.针床,2.脱圈板,3.地梳栉,4.毛纱梳栉,5.毛纱梳栉摇架,6.摇臂组件,7.毛纱梳栉摆轴,8.压纱梳栉组件,9.压纱摇臂,10.压纱连杆,11.压纱导杆,12.压纱座,13.压纱板,14.摇臂,15.连杆,16.过渡摆架,17.过渡摆臂,18.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装有压纱板的双针床经编机,包含针床1、脱圈板2、地梳栉3、毛纱梳栉4、毛纱梳栉摇架5、摇臂组件6、毛纱梳栉摆轴7,摇臂组件6控制毛纱梳栉摇架5在毛纱梳栉摆轴7上摆动,毛纱梳栉摇架5两侧同时装有压纱梳栉组件8,压纱梳栉组件8在机前机后对称设置,压纱梳栉组件8包括压纱摇臂9、压纱连杆10、压纱导杆11、压纱座12,压纱座12和压纱摇臂9安装在毛纱梳栉摇架5侧部,压纱座12上具有导杆通孔,压纱导杆11穿过压纱座12上的导杆通孔连接压纱板13,压纱摇臂9和压纱导杆11之间通过压纱连杆10连接;所述的连杆驱动组件包括摆臂14、连杆15、过渡摆臂17、过渡摆架16,摇臂14固定在墙板上,过渡摆架16牢固安装在毛纱梳栉摆轴7上,在过渡摆架16上装有中心轴18,过渡摆臂17安装在中心轴18上,在摇臂14和过渡摆臂17之间、过渡摆臂17和压纱摆臂9之间通过连杆15连接,过渡摆臂17和连杆15通过杆端轴承连接。
在各个毛纱梳栉摇架上设置的压纱梳栉组件之间同样通过连杆15连结驱动,具体的就是相邻的压纱摇臂之间通过连杆连接。
在工作时前后针床1和脱圈板2对应主轴180度转角交替摆动,同时针床1还作上下运动。毛纱梳栉4进行前后摆动分别对前后针床1进行垫纱,压纱梳栉组件8前后对称跟毛纱梳栉4一起摆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伟丰,未经王伟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51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