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斗状网格絮凝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35134.2 | 申请日: | 2007-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87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 发明(设计)人: | 钱盘生;蒋鸿明;刘立忠;吴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山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21/08 | 分类号: | B01D21/08 |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卫华 |
| 地址: | 21421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网格 絮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系统絮凝池用网格装置,尤其是指一种斗状网格絮凝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水处理系统絮凝池中使用的格网通常为矩形格网,格网由若干根经向肋和若干根纬向肋组成,经向肋和纬向肋分别于横向和纵向均匀平行排列,由经向肋和纬向肋分隔出的通孔为矩形方格状,这种格网在使用时,由于网格大小不变,形成的水流较恒稳,会产生絮凝不均衡现象而影响絮凝效率与效,中国专利02274409.6公开了一种“变孔径网格絮凝设备”,其是一种改变了网格尺寸的变孔径网格絮凝设备,变孔径格网上的网格是由若干网条互相交织加工而成,交织的网条从内至外由密渐疏,通过变孔径网格絮凝设备来调整均化通道内流量与流速的分布,同时使过网水流在全通道范围内形成高比例、高强度的微涡旋,增加了水中颗粒有效碰撞的几率,提高了反应效率,强化絮凝效果,对快速形成密实、易沉淀的矾花具有积极作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可进一步改进网格结构,达到大幅增加湍流微涡旋比例、增加颗粒碰撞次数以提高絮凝效果的目的,同时减少反应时间,减小设备体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斗状网格絮凝装置,能大幅增加湍流微涡旋的比例,大幅增加颗粒碰撞次数,有效地改善絮凝效果,同时大大缩短反应时间,主要创新在于将构成格网的经向肋和纬向肋倾斜交织形成斗状的网眼孔(即呈斗状网格),具体是这样来实施的:斗状网格絮凝装置,若干条经向肋和若干条纬向肋互相交织形成网格,其特征在于经向肋与纬向肋倾斜交织,即相邻的经向肋、相邻的纬向肋均按分离、靠拢交错布设,所述的经向肋与纬向肋形成斗状网格。将这种斗状网格絮凝装置安装在絮凝池内,水流通过斗状网格时,网格前后方各产生一系列众多的小涡旋,这些小涡旋相互碰撞形成更多更小的小涡旋,网格后面涡旋尺度迅速减少,涡旋数量大幅增加,同时在斗状网格后面水流中造成高比例的微涡旋,微涡旋的惯性效应将动力学作用大幅度提高了颗粒碰撞机率和细部传质速率,同时由于过网水流的惯性作用使得通过斗状网格之后矾花变得更加密实,使之进入沉淀区后更容易沉淀分离,斗状网格絮凝装置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
这种斗格由肋组成多斗状网格,网格尺寸小,格条窄,成形后强度好,无阻塞,水头损失少,能大幅增加湍流微涡旋的比例,大幅增加颗粒碰撞次数,有效地改善絮凝效果,同时大大缩短反应时间,减小了设备体积,节省基建费用,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斗状网格絮凝装置,若干条经向肋1和若干条纬向肋2互相倾斜交织形成网格,即相邻的经向肋1间、相邻的纬向肋2间均按分离、靠拢交错布设,所述的经向肋1与纬向肋2形成斗状网格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山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山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51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烟气及工业化合物气体光解净化装置
- 下一篇:生活垃圾圆筒筛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