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室内运动透气鞋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5114.5 | 申请日: | 200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94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曹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伟 |
主分类号: | A43B7/06 | 分类号: | A43B7/06;A43B13/14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建宏 |
地址: | 233000安徽省蚌埠市禹会***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运动 透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子。
背景技术
现有普通鞋子的基本结构为,包括有鞋帮、大底、边沿条粘贴圈及中底,大底的上端面的边沿具有一圈凸起的边沿条,边沿条粘贴圈与大底上的边沿条贴合,鞋帮与边沿条连接,中底与边沿条粘贴圈卡合。现有的普通鞋子在排出鞋内湿气、保持鞋内通风方面没有作特别的设计,透气性较差。现有的一种意大利出产的透气鞋,是在鞋底上打孔,在鞋底内铺垫防水透气膜,该透气鞋具有一定的透气性能,但存在的问题是,鞋底上的通孔容易被地面上的泥土、灰尘堵塞,从而影响透气效果,而且,鞋底踩到尖锐物(如钉子)后,鞋内的防水透气膜容易被扎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运动透气鞋,它的透气效果好,尤其适应在室内运动时穿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室内运动透气鞋,它包括有鞋帮、大底、边沿条粘贴圈及中底,大底的上端面的边沿具有一圈凸起的边沿条,边沿条粘贴圈的粘贴面与大底上的边沿条贴合,鞋帮与边沿条粘贴圈连接,中底与边沿条粘贴圈卡合,大底上的边沿条的上面开有若干凹槽,该凹槽贯通边沿条的两侧,边沿条粘贴圈的粘贴面上也开与边沿条上的凹槽数目及位置对应的凹槽,且该凹槽也贯通边沿条粘贴圈的两侧,大底边沿条上的各凹槽与边沿条粘贴圈上的凹槽对接形成若干通孔。
由上述方案可见,边沿条粘贴圈的粘贴面与大底上的边沿条贴合后形成若干通孔使鞋内与鞋外相通,在人们穿着本室内运动透气鞋时,由这些通孔即可将鞋内的热湿排出鞋外。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透气效果好,穿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内运动透气鞋,鞋内的热湿气能及时的排出,鞋内及脚能保持较千爽,它尤其适于室内运动时穿着。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外形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大底的主视图;
图3图2的A向视图;
图4图2的B-B剖视图;
图5图2的C-C剖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边沿条粘贴圈的主视图;
图7图6的E向视图;
图8图6的D-D剖视图;
图9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配备的弹性封条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中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内运动透气鞋的外形及基本构成与现有的运动鞋没有区别,它包括有鞋帮1、大底2,边沿条粘贴圈3,边沿条粘贴圈3与大底贴合,鞋帮1与边沿条粘贴圈3连接,大底2与边沿条粘贴圈3的结合部位具有若干通孔10。
参见图2、图3
大底2的上端面的边沿具有一圈凸起的边沿条2a,大底2的边沿条2a的上面开有若干呈半圆柱形的凹槽2b,该凹槽2b贯通边沿条2a的两侧。大底2对应于脚弓部位处的两侧各开有一缺口2d,在该缺口2d内固定有两只环圈4。两只环圈4的固定方式为,在大底的内部埋入两根拉线9,拉线9的两端伸入到缺口2d内,环圈4与拉线9的两端连接。
参见图2、图4
大底2上端面支撑前脚掌的部位处具有若干凸台2c,大底2外侧面靠近凹槽2b的部位F向内凹陷。
参见图2、图5
大底2支撑脚后跟的部位处具有凹坑2e,在凹坑2e内搁置有塞垫5,塞垫5的上端面也具有若干凸台5a。
参见图6、图7
边沿条粘贴圈3的粘贴面上也开有呈半圆柱形的并与大底边沿条上的凹槽数目及位置对应的凹槽3a,且该凹槽3a也贯通边沿条粘贴圈3的两侧。边沿条粘贴圈3上也开有与大底上缺口对应的缺口3b。
参见图8
边沿条粘贴圈3外侧面靠近凹槽3a的部位G向内凹陷,边沿条粘贴圈3的上端面具有下凹的台阶P。
参见图9
本实用新型它还配备有两根弹性封条6,弹性封条6上布有凸起6a,弹性封条6的两端连接有挂勾7,弹性封条6的材料可为橡胶等弹性材质。
参见图10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一中底8,中底8的形状与现有鞋子的基本相同,在中底8上开有若干通孔8a。
结合图8、图10可见,中底8与边沿条粘贴圈3卡合的方式是,中底8卡在边沿条粘贴圈3的上的下凹的台阶P内,并与边沿条粘贴圈3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伟,未经曹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51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