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制动轮缸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4566.1 | 申请日: | 2007-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38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方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14 | 分类号: | F16D65/1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岗生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制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汽车制动系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制动轮缸。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制动系统中,通常采用液压式的制动轮缸,一般包括轮缸、轮缸内设置分泵活塞,在分泵活塞之间设置分泵皮碗,在分泵皮碗之间设有分泵弹簧;
传统结构的分泵活塞与分泵皮碗为分体式设计,二者之间并未设计成一体,仅通过分泵皮碗之间的弹簧力作用,紧贴在一起运动;该结构的制动轮缸在设计上不够合理,因为活塞长度较短,加工时导向长度较短,对加工制造水平要求较高,易引起活塞圆柱度加工不合格,造成活塞在缸体内卡死,同时活塞与皮碗为分离式结构,皮碗的导向性能较差,容易发生制动轮缸密封不严而发生漏油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汽车制动系统中,由传统结构的分泵活塞与分泵皮碗为分体式设计,带来的活塞在轮缸内卡死,皮碗导向性能差而导致轮缸漏油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制动轮缸。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制动轮缸,包括设置在所述轮缸内的分泵活塞、设置在所述分泵活塞之间的分泵弹簧、分泵皮碗,所述分泵皮碗设置在所述分泵活塞上,并成为一体式设计。
所述分泵活塞靠近分泵弹簧的端部设有凹槽。
所述凹槽的中心轴线与分泵活塞的中心轴线重合。
所述分泵皮碗安装在所述的凹槽内。
所述分泵皮碗的一端的横截面呈圆环状,另一端的横截面呈双圆环状。
所述横截面呈双圆环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分泵弹簧的一侧。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在汽车制动系统中,由传统结构的分泵活塞与分泵皮碗为分体式设计,带来的活塞在轮缸内卡死,皮碗导向性能差而导致轮缸漏油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改变了活塞和密封皮碗的连接方式,由原来的分离式变成了整体式,并且还具有工艺上更简单可行、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制动轮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制动轮缸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轮缸;2为分泵皮碗;3为分泵弹簧;4为分泵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制动轮缸,包括轮缸1、轮缸1内设置分泵活塞4,在分泵活塞4之间设置分泵皮碗2,在分泵皮碗2之间设有分泵弹簧3;分泵活塞4与分泵皮碗2为分体式设计,二者之间并未设计成一体,仅通过分泵皮碗2之间的弹簧力作用,紧贴在一起运动。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制动轮缸,包括一种新型制动轮缸,包括设置在所述轮缸1内的分泵活塞4、设置在所述分泵活塞4之间的分泵弹簧3、分泵皮碗2,所述分泵皮碗2设置在所述分泵活塞4上,并成为一体式设计;所述分泵活塞4靠近分泵弹簧3的端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中心轴线与分泵活塞4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分泵皮碗2安装在所述的凹槽内;所述分泵皮碗2的一端的横截面呈圆环状,另一端的横截面呈双圆环状;所述横截面呈双圆环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分泵弹簧3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制动轮缸,其改进是在原制动轮缸结构的基础上,不改变整体的外形,只通过局部结构的改变,不仅降低了漏油的危险,并且工艺上更简单可行。将原分泵活塞4长度加长,在活塞上加工出一环型槽,并让分泵皮碗2套装在分泵活塞4环型槽内,使分泵活塞4与分泵皮碗2成为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将分泵活塞4加长的基础上,将分泵活塞4与分泵皮碗2连成一整体式结构。在所述的分泵活塞4上设置环型凹槽,然后将分泵皮碗2设计成与所述凹槽相适应的环型,并安装在所述的凹槽内,当活塞运动时,因为所述的分泵皮碗2与分泵活塞4为一体,所以分泵皮碗2随分泵活塞4一起运动;又因为分泵皮碗2的一端横截面为圆环型,另一端横截面为双圆环型,所以所述分泵皮碗2的双圆环型的一端,即起到固定分泵皮碗2的作用,又能起到密封轮缸1的作用,并且,在运动中有效克服了导向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45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