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箱防盗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4474.3 | 申请日: | 2007-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34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于长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长艳 |
主分类号: | B60R25/00 | 分类号: | B60R25/00;B60K15/05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59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箱 防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装置,尤其是一种油箱防盗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卡车,其油箱上一般无防盗装置,或只是在油箱口盖上设一普通的锁,其防盗效果较差,因此,当卡车泊车,司机离开后,易发生油箱里燃油失窃事故。盗油者一般是通过油管将箱内的燃油向外吸出进行盗油。油箱口盖上设一普通的锁,虽然能起到一定的防盗作用,但其很容易被一般的工具撬开,因此其防盗效果仍然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切实减少油箱燃油被盗事故的发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箱防盗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箱防盗盖装置,具有防盗筒,在防盗筒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紧密分布的进油孔,在防盗筒上方的开口处设置有固定圈,固定圈与油箱固定连接,在固定圈上螺纹旋装有防盗盖。通过设置进油孔,一方面保证加油时燃油可经过进油孔注入油箱,另一方面,防止了盗油者可以直接将油管伸入油箱内的燃油中进行盗油,起到了很好的隔绝作用,从而防止了箱内燃油通过吸管被盗。
为了杜绝盗油者采用更小管径的油管,将油管穿过进油孔伸入油箱的可能性,进一步地:所述防盗筒的底部还衬有防盗网。
考虑对油箱进行加油时,当燃油进入防盗筒的流量大于燃油由进油孔进入油箱的流量时,燃油会从防盗筒口向外溢出,从而造成燃油损失,出现安全隐患,进一步地:所述防盗筒的侧面也开设有多个辅助进油孔,当防盗筒内的燃油不能及时通过底加油孔进入油箱内时,可通过辅助进油孔进油,扩充了进油通路。
为了更好的达到防盗效果,最大程度地减小盗油者将油管伸入防盗筒的可能性,进一步地:在固定圈上设置有凹腔,防盗盖埋装在凹腔内,另外在防盗盖上设置有锁。当防盗盖在固定圈上拧紧后,将钥匙插入锁孔,转动钥匙,使锁舌伸出,卡住固定圈,防盗盖就不能再向上旋起打开,由于凹腔的存在,防止了通过利用工具强行撬开防盗盖的可能性。
为了提高防盗盖盖上后的密封性能,进一步地:在固定圈的凹腔内开设有卡槽,卡槽内设置有密封圈,当防盗盖在固定圈上拧紧后,防盗盖的下底面与密封圈紧密贴合,很好地使油箱内外界隔绝。
为了方便开启或拧紧防盗盖,更进一步地:在防盗盖上设置手拧凸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有效地防止了油箱的燃油被盗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油箱防盗盖装置示意图。
图中1.防盗筒 2.进油孔 3.固定圈 4.防盗盖 5.防盗网 6.辅助进油孔 7.凹腔 8.锁 9.手拧凸块 10.卡槽 11.密封圈 12.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油箱防盗盖装置,具有防盗筒1,在防盗筒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紧密分布的进油孔2,防盗筒1的侧面也开设有多个辅助进油孔6,这些孔可规则排列,以增强装置的美观性。在理论上进油孔2的开孔总面积越大越好,以增加燃油的通过速度,防盗筒1底部的进油孔2的上层还衬有防盗网5。在防盗筒1上方的开口处设置有固定圈3,固定圈3与油箱12固定连接,如可用平头螺丝从固定圈3侧面拧入,使平头螺丝的端部部分伸入油箱12的口部外壁中,同时,保证固定圈3与油箱12之间的连接面良好的密封性能,在固定圈3上螺纹旋装有防盗盖4,防盗盖4上设置有锁8和手拧凸块9,在防盗盖4上平面设置有锁孔,下底面设置有锁舌,手拧凸块9为结构可以为正多正多棱柱,一方面便于手拧,另一方面也便于使用钣手等工具进行旋拧。固定圈3上设置有凹腔7,当防盗盖4与固定圈3拧紧后,防盗盖4埋装在凹腔7内,在凹腔7内开设有卡槽10,卡槽10内设置有密封圈11,密封圈11可选用耐油O型圈。整个油箱防盗盖装置采用氢铝质材料制成,重量轻,且坚固,不会生锈。
加油时,将钥匙插入锁8的锁孔,旋转钥匙,锁舌随之转动,锁舌从伸出防盗盖4下底面扣住固定圈3内圈下沿的状态缩进到防盗盖4下底面,此时防盗盖4就可以拧开。在拧下防盗盖4后,就可从固定圈3的开口向油箱12内加油,燃油通过进油孔2和辅助进油孔6进入油箱12内。加油完毕后,重新拧上防盗盖4,旋转钥匙,将锁舌重新卡入到固定圈3内圈下沿进行上锁,使防盗盖4不能再被拧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长艳,未经于长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44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用智能卡像考勤机
- 下一篇:安全带装置及具有所述安全带装置的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