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自动温度控制和防止干烧的电加热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4284.1 | 申请日: | 2007-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47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仲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新力电子器件厂 |
主分类号: | H05B3/40 | 分类号: | H05B3/40;H05B3/0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1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自动 温度 控制 防止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自动温度控制和防止干烧的电加热管,是对现有电加热管的改进,属于电加热器具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已有技术中的具有自动温度控制和防止干烧的电加热管一般是在电加热管内或用于安装电加热管的法兰上装入双金属片式温控器来达到温度控制,人们习惯称这种结构的温控器为自动复位温控器。以太阳能热水器辅助电加热器为例,为了达到自动温度控制和防止干烧,往往安装有前述的双金属片式自动复位温控器,但是这种温控器在使用中严重地暴露出以下欠缺:在水箱内有水的正常情况下,它可以对箱内的水温进行自动控制,然而当箱内无水时,在电加热到达温控器的设定温度点时,仅仅表现为暂时断开了电源,因为待到达温控器的复位温度点时,因复位而接通电源又会在无水的情况下开始加热,因此温控器处于反复断开和复位的满负荷工作状态中,不仅会加速温控器触点的损坏,而且还会加速电热器在干烧中的老化,并且还不合理地浪费电能。鉴于上述情形,双金属片式温控器并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防干烧。
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上述技术问题并且力求予以弥补,弥补的办法是再安装一个手动复位温控器,由于手动复位温控器的介入,在无水情况下到达设定的温度点时会断开电源而起到真正的防干烧,但是,由于手动复位温控器的安装及使用会带来另类技术问题,其一,安装空间受到限制;其二,手动复位温控器动作后需要专业人员打开器具才可进行手动复位;其三,由于太阳能热水器通常安装(架设)在屋顶,爬上屋顶进行手动复位既麻烦又不安全。
又鉴于手动复位温控器存在上述三点欠缺,于是人们将目光投注于限温保险器,但是实践证明,对于限温保险丝的更换也同样需要求助于专业人员更换,不仅给用户使用增加麻烦,而且中断使用的周期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能可靠地起到自动温度控制和杜绝干烧的、不需要手动复位的、可有效地延长温控器及电热器使用寿命的具有自动温度控制和防止干烧的电加热管。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具有自动温度控制和防止干烧的电加热管,它包括电加热管体、与电加热管体联结的感温管以及置于感温管内的自动复位温控器,所述的自动复位温控器还包括有一发热元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热元件结合在自动复位温控器的壁体上,发热元件的一对接脚与自动复位温控器的引线构成并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热元件为厚膜电阻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热元件为恒温发热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恒温发热片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复位温控器的引线上串联有一限温保险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复位温控器外套设有耐温绝缘套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感温管与电加热管体的联结为直接接触联结或间接联结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接接触联结为感温管一端端部与电加热管体的外壁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间接联结为在电加热管体上固设有一导热支架,而感温管的一端端部固定在导热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已有技术中的双金属片结构的自动复位温控器上并联了发热元件,当电加热器温度到达自动复位温控器所设定的温度值时便断开,此时电流不再通过自动复位温控器,而是从发热元件经过,使发热元件发热,提供高于自动复位温控器复位的温度,使自动复位温控器无法恢复到得以复位的温度点而始终处于断开状态,电热器始终不会加热,即使水箱无水,也能可靠地起到防止自动复位控制器反复断开或复位,用户只要拔下电源插头,发热元件便停止工作,此时自动复位温控器又自动恢复到得以自动复位的温度点。因此不仅无须手动复位,而且能有效地保护自动复位温控器和电热器的整体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还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搭载有发热元件的自动复位温控器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热元件与自动复位温控器的电气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新力电子器件厂,未经常熟市新力电子器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42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车座垫的枢钮装置
- 下一篇:由使用者侧向移动驱动前行的滑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