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填开采液压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4249.X | 申请日: | 200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72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缪协兴;张吉雄;徐金海;黄靖龙;卢爱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3/04 | 分类号: | E21D2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21116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填 开采 液压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填开采液压支架,尤其适用于矿山开采工作面的支护与充填。
技术背景
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在地下形成了许多人为的空间,造成地表沉陷,影响地面的房屋、公路和农田等;同时煤炭中的废弃物矸石在地面堆积,形成一座座矸石山,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历年累计堆放的煤矸石约45亿t,规模较大的矸石山有1600多座,占用土地约1.5万km2,而且堆积量每年还以1.5~2.0亿t的速度增加。煤矸石的大量堆放对矿区正常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对人类生存环境带来很大的威胁与危害,而且带来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侵占大面积的农田、林地,自燃发火时排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安全。
国内外矿山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来控制和减少地表沉陷,治理地表矸石。传统的减沉技术主要有部分开采法(包括条带法、房柱法、刀柱法等),采空区充填法(包括水力充填、风力充填和自溜充填等);近年来,我国试验了全柱式开采法,间隔开采法、覆岩离层注浆及冒落矸石空隙注浆胶结充填等减沉新技术,但回采率都不高,资源浪费严重。对于矸石的治理,国内许多煤矿也进行了探索工作,主要分为地面治理和地下处理两种方式,地面治理是利用矸石回填造地,并在其上建设木场、仓库、宿舍、工业广场等;地下处理是利用井下矸石回填废弃的巷道或采空区。但以往都由于成本过高、结构复杂或技术不成熟等原因,一直没能得以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投资少、解决环境污染的集支护与充填于一体的充填开采液压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充填开采液压支架,包括顶梁,设在顶梁前部的前探梁,支撑顶梁的立柱,设在顶梁尾部的尾梁,与尾梁相连的尾梁千斤顶,尾梁下设置的刮板输送机,底座,刮板输送机溜槽由四条圆环链悬挂在尾梁之下,悬挂圆环链与其两侧的吊环联接,溜槽槽板上开有卸料充填的落料孔,所述刮板输送机下方设有倾斜铰接在底座上的可伸缩的夯实千斤顶,千斤顶头部设有铲板,中部设有铰接在底座上的调节千斤顶。
所述刮板输送机溜槽槽板上的落料孔沿刮板输送机从下端头至上端头均匀布置;所述刮板输送机溜槽槽板上的落料孔下设有可控制落料孔的开启关闭以及调节落料孔大小的插板和滑道;所述尾梁千斤顶和夯实千斤顶均与底座的铰接耳板相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充填开采液压支架,不仅可以对综采工作面进行支护,还可以实现对采空区的完全充填,可适用于多种充填材料,如矸石、粉煤灰、河沙、黄土或混合物等,并同时对充填物进行夯实。采煤过程中可同时完成矸石不出井直接充填到采空区,减少矸石运输费用,有效防治地面矸石山堆积的占地和环境污染问题,控制地表变形、提高回采率,减少地表下沉对地面建筑和公路等的影响。其充填系统简单,配置设备少,投资少,工艺简单,容易操作,充填效果好,在该技术领域内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充填液压支架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充填液压支架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梁,2-立柱,3-尾梁千斤顶,4-尾梁,5-夯实千斤顶,6-悬挂式刮板输送机,7-铲板,8-充填料,9-落料孔,10-圆环链,11-支架后护板,12-调节千斤顶,13-底座,14-前部刮板输送机,15-前探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图2所示,充填开采液压支架主要由前探梁15、顶梁1、立柱2、底座13、尾梁4、尾梁千斤顶3、尾梁之下悬挂的刮板输送机6、夯实千斤顶5、调节千斤顶12和铲板7构成,刮板输送机溜槽由四条圆环链10悬挂在尾梁4之下,悬挂圆环链与其两侧的吊环联接,刮板输送机6的溜槽槽板上开有卸料充填的落料孔9,落料孔9沿后悬式刮板输送机6自上端头至下端头均匀分布,间距由充填高度和充填料的自然安息角综合决定,落料孔9的底面插有调节该孔开口大小的插板,溜槽槽帮的外侧设有插入插板的插口,槽板底面上焊有插板的滑道,插板的外侧有端板及其把手。插板的端板应在靠工作面一侧,以便调节落料孔。夯实千斤顶5为二根,铰接在底座13的耳板上,它可推动铲板7压紧充填料8,调节千斤顶12铰接在底座13上,它用于调节铲板7的上下高度,可使充填料在支架后部接顶,从而不留空隙。底座13后端设有支架护板11,护板起挡料、掩护作用;尾梁千斤顶3为两根,对称设置,它们的一端与尾梁4铰接,另一端与底座13上的铰接耳板铰接,以增加支架的支护强度和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42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