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垃圾转运成套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4020.6 | 申请日: | 200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28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泽平;张元大;丁仁方;闵晓亮;刘建峰;丁政;蒋俏艳;黄湘平;王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泽平 |
主分类号: | B65F9/00 | 分类号: | B65F9/00;B65F3/00;B65F3/14;B65F1/00;B65F1/14;B30B9/00;B02C19/00;B66F11/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003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转运 成套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垃圾转运的设备,特别是一种垃圾转运成套设备。
背景技术
转运垃圾常用的是后装压缩式垃圾车,其垃圾车箱后部配装有填装垃圾装置,填装垃圾装置将垃圾破碎、压缩、填装到垃圾箱内,其填装效率高,无二次污染。但是在垃圾运输过程中,填装垃圾装置只起到一个后盖作用,增加了垃圾车的自重,降低了运输效率。另一种形式的垃圾转运的装置将填装装置与垃圾箱分离,填装装置固定安装在地面的垃圾转运站,收集来的垃圾集中置于垃圾斗中,垃圾斗将垃圾由低位向高位提升倾卸至垃圾填装装置,挤压机构作水平运动压缩垃圾,将垃圾装入垃圾箱体中。装满后,垃圾箱体与垃圾填装装置分离,经桥式吊车吊装至垃圾车车体上,进行运输。其垃圾箱体无压缩功能,收运效率不高。垃圾转运站所需空间较大,采用桥式吊车吊装垃圾箱体就位较为麻烦,操作不便,工作效率低。另外这种垃圾转运站设备的建设、安装、维修均不方便。在填装垃圾过程中垃圾斗将垃圾由低位向高位提升倾卸,这样就出现了二次装料,也就相应出现了二次污染(泄漏、扬尘等)。填装装置的压缩力小,对大件垃圾没有破碎功能,直接导致了垃圾的压缩比小,压实度低,降低了运输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垃圾转运设备运输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转运成套设备,它压缩力大,而且装备有专门的破碎板可以破碎大件垃圾,大大提高了垃圾的压缩与运输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转运成套设备,具有配套使用的可卸式垃圾箱体和垃圾车体、安装在地面垃圾转运站中的垃圾填装压缩装置、垂直升降可卸式垃圾箱体的立柱举升机构和水平地前后移动可卸式垃圾箱体就位并将可卸式垃圾箱体与垃圾填装压缩装置锁定的移箱锁紧机构,可卸式垃圾箱体内设置有推料板和驱动推料板运动的推料板驱动机构,推料板与可卸式垃圾箱体滑动连接,垃圾填装压缩装置具有凹陷入地面下的装料口、框架、填压板、填压板驱动机构、破碎板、破碎板提升机构和破碎板转动机构,框架固定在装料口和可卸式垃圾箱体间的地面上,框架紧贴可卸式垃圾箱体,框架两侧具有封板,封板下部紧贴装料口,填压板两端与框架转动连接,填压板驱动机构固定在框架上,破碎板、破碎板提升机构及破碎板转动机构设置在填压板后方,破碎板提升机构与框架固定连接,破碎板及破碎板转动机构装在破碎板提升机构上。收运来的垃圾经由装料口装入,破碎板转动机构驱使破碎板转动对垃圾进行初步压缩、将大件垃圾破碎,破碎板提升机构将垃圾提升至可卸式垃圾箱体的装入口处,填压板在填压板驱动机构驱动下,将垃圾向后挤压,完成对垃圾的初步压缩,将垃圾送入可卸式垃圾箱体,推料板在推料板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产生向前的阻力,配合填压板的压入力,对垃圾进行二次压缩,直至整个可卸式垃圾箱体装满,垃圾压实,整个工作过程完成。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破碎板与填压板结合框架两侧的封板,形成一个封闭的垃圾压装空间,压装垃圾时环境封闭,有效避免了泄漏与扬尘等二次污染。压缩过程中的污水经装料口下附设的排污管路排出,另作处理。移箱锁紧机构将可卸式垃圾箱体与框架紧密锁紧,阻止了垃圾的泄漏,残存的污水在此处经由可卸式垃圾箱体下的污水槽,通过地斗内的排污管路排出,另作处理。
为使立柱举升机构结构紧凑,制造、安装、维修方便,占用空间小,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所述的立柱举升机构具有四根立柱,四根立柱以方形四角分布在移箱锁紧机构外侧,每根立柱内均装有油缸,立柱由内层和外层组成,内层固定在地面上,外层与内层滑动连接,外层上装有举升托架,举升托架与立柱垂直,举升托架指向立柱内侧,油缸一端与外层连接、另一端与内层或地面连接。
为使垃圾填装压缩装置向可卸式垃圾箱体内填装垃圾时,推料板能提供适当的背压,且能根据需要调节背压大小,以进一步对垃圾进行压缩,所述的推料板驱动机构为推料板油缸,推料板油缸一端与可卸式垃圾箱体连接,另一端与推料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泽平,未经李泽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40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的行驶控制设备
- 下一篇:用于切割衬底的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