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液自动呼叫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3992.3 | 申请日: | 2007-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84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曾沂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沂水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G08B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牛莉莉 |
地址: | 210011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 自动 呼叫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呼叫器,特别是一种输液自动呼叫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的大小医院中,静脉输液已经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如果输液完毕而不及时拔出针头,就会有空气进入静脉,可能造成医疗事故,导致病人生命危险。故现在医院输液时,往往需要病人或陪护人员监视液面位置,当液面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应及时通知护士,这样病人得不到很好的休息,陪护人员也疲劳不堪。
有人设计了输液自动呼唤器,当药液快要输完时,自动发出信号,提醒病人通知护士及时处理。近年来国内也有不少人致力于输液自动呼唤器的研发工作,提出了多种原理的技术方案,并申请了专利。这些技术有的是用称重原理,有的是用测压力变化的原理,有的是采用超声波探测瓶中液位变化的原理,这几类装置都存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不便操作,而且灵敏度、准确性和可靠性较差,有些呼叫器的感应元件和药液接触,可能会污染药液,造成危害,有的还需一次性耗材,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还有一种呼叫器利用光电感应原理,其具有分别位于滴斗上、下部的两对对光电发射器件和光电接收器件,通过监视是否有药液持续滴入滴斗来判断输液是否结束,其判断条件复杂,结构也比较复杂,为了保证光线的折射角度足够大,还须将滴斗挤压成截面为三角形的柱体。
由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弊端,迄今为止,未见上述输液自动呼唤器用于临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光电感应式呼叫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输液自动呼叫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输液自动呼叫器,组成包括壳体、吊杆、发光管、光吸收管以及报警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中具有滴斗孔,滴斗孔内壁具有互相对准的光发射孔和光接收孔,光发射孔与光接收孔所连成的直线到滴斗中心轴的距离h的范围为6R/17≤h≤16R/17,其中R为滴斗半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呼叫器利用光在水中产生折射这一原理,精确设计了光发射孔与光接收孔所连成的直线到滴斗中心轴的距离的范围,保证发光管射出的光线在进入滴斗内的药液时产生折射,巧妙的解决了滴斗中液面监控的问题,输液开始时,滴斗内液面高于光发射孔和光接收孔形成的光路通道,发光管射出的光经光发射孔进入滴斗后产生折射,无法进入光接收孔,光路中断,报警电路不工作;当输液接近完毕时,滴斗内液面下降,并低于上述的光路通道,这时发光管射出的光在滴斗内不发生折射,从而该光线进入光接收孔,并投射在光接收孔内的光吸收管上,光路接通,报警电路工作,发出警报,通知护士或相关人员及时处理。通过检测光路的通断来判断输液是否结束,其灵敏度、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其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操作,并且使用寿命长,再加之不与药液发生接触的特点,其安全性高,有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输液自动呼叫器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输液自动呼叫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输液自动呼叫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输液自动呼叫器电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输液自动呼叫器光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给出的例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沂水,未经曾沂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39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