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显象管玻壳屏表面磨抛用的橡胶滚筒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2973.9 | 申请日: | 2007-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88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李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彩虹集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3/015 | 分类号: | B24B13/015;B24D1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翠兰 |
地址: | 71202***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象管 玻壳屏 表面 磨抛用 橡胶 滚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象管玻壳屏的表面加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显象管玻壳屏表面磨抛用的橡胶滚筒。
现有技术
目前玻壳屏表面磨抛使用的橡胶滚筒大部分均采用由与水平方向13度夹角、水平投影长860mm、宽19mm高6.5mm的矩形实体条和水平投影长860mm、宽8mm深6.5mm的条形储料槽间隔排列的、基体为内外面橡胶(成分为:天然橡胶+丁二烯橡胶)、中间间隔分布两层增强布(成分为:化纤织布)构成的实体,实体总长度930mm,内径340mm,厚度11mm,共有矩形实体条和条形储料槽42对。这种滚筒因矩形条较宽、条数少,滚筒旋转一周,其矩形条的凸缘与屏面的切线总长度较短,加之条形储料槽少而且直,储存磨抛介质(这里指浮石料浆)少,因此磨抛能力低下,不能彻底地消除前一段位的加工痕迹,阻碍了生产能力和产品加工质量的提高。
目前使用的滚筒,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测得其抛削量为平均3克/屏(以KP54FJ01产品为例),因抛削量小不能完全消除前段(浮石研磨)的痕迹,相对增加了后段(氧化铈抛光)的负担,制约了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显象管玻壳屏表面磨抛用的橡胶滚筒,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
一种显象管玻壳屏表面磨抛用的橡胶滚筒,包括滚筒,滚筒两端通过滚筒卡箍防滑槽与滚筒安装带相连,滚筒外壁是波纹状矩形条,两波纹状矩形条中间是波纹状条形储料槽。
波纹状条形储料槽宽3.5-4.5mm,波纹状矩形条宽4.5mm-5.5mm。
本实用新型滚筒外壁由波纹状矩形条和波纹状条形储料槽间隔构成,矩形条和槽共计130对。本实用新型因矩形条为波纹状使其长度增加、矩形条宽度减小故总条数增加,因此,滚筒旋转一周,矩形条凸缘与屏面的切线总长度大大增加,而且矩形储料槽多加之其波纹状易储存料浆,所以抛削能力大幅提高,还能彻底消除上段加工遗留的痕迹。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滚筒6,滚筒6的两端通过滚筒卡箍防滑槽8与滚筒安装带7连接,滚筒6外壁是波纹状矩形条9,两波纹状矩形条9中间是波纹状条形储料槽10。波纹状条形储料槽10宽3.5-4.5mm,波纹状矩形条9宽4.5mm-5.5mm。
本实用新型磨抛一个玻壳屏表面的过程:置于工作台上的屏在水平面以15转/分速度旋转,橡胶滚筒以600转/分的速度绕轴旋转,滚筒6在旋转的过程中与屏带压力接触,同时处于滚筒上方的研磨剂经喷头喷洒在滚筒上,研磨剂存于波纹状条形储料槽10且经转动的滚筒填充于滚筒6与屏之间,以KP54FJ01产品为例,经过约16秒后,滚筒磨抛结束并经机床的机械机构拉起,工作台换位,进行下一个产品磨抛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彩虹集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彩虹集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29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