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电脑控制笔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2882.5 | 申请日: | 200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73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毛尧辉;梁庆;谢志雄;虞益挺;苑伟政;何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顾潮琪 |
地址: | 710072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电脑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媒体计算机控制装置,尤指一种无线电脑控制笔。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已经广泛用于各种教学活动、学术活动以及产品展示等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或演讲,一方面增加了演讲内容的生动性,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互动,提高了演讲质量。早期的多媒体演讲,演讲者必须坐在计算机旁边利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然而,在教学或是产品展示过程中,演讲者时常需要走下讲台与听众互动,但是经常又需要改变投影幻灯片的内容,进行上下文翻页等操作,因此演讲者不得不回到计算机旁边通过鼠标或键盘来完成操作,这给讲演者带来极大的不便,也影响了讲演者的思路和讲演效果。为了克服这一缺点,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类型的遥控激光笔,这些遥控激光笔虽然基本实现了远距离操控的功能,但它们的实际功能都只能实现光点指示,上下文翻页。目前比较高级的无线激光笔,也仅仅只能依靠上下左右的方向键,来机械式的控制鼠标位置的改变,使用起来非常不灵活。目前也有采用无线鼠标实现无线控制多媒体计算机的功能,但是它必须放在桌子上进行操作,不可能手持着进行三维空间中的移动操作,因此使用起来也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遥控激光笔和无线鼠标技术分别在多媒体演示中存在不便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线电脑控制笔,既克服了遥控激光笔功能简单的缺点,又克服了无限鼠标必须在桌面上操作的不足,完全能够满足演讲者在演讲时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包括两大部分:演示笔和无线数据接收装置。两部分之间通过无线射频技术实现数据通信。
演示笔的作用是感测使用者手持演示笔移动时装置的运动加速度,并对加速度数据进行预处理,同时根据多个功能按键的不同状态来实现不同的功能,最后将数据通过射频发送模块发送出去。它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多个功能按键、微处理器一以及射频发送模块,加速度传感器通过微处理器一连接射频发送模块,两者均安装在演示笔内,多个功能按键安装在演示表表面,与微处理器一电性连接。加速度传感器负责感测演示笔移动时的运动加速度。多个功能按键的作用是产生不同的功能控制命令,与加速度信号配合使用,实现类似鼠标左右键以及移动划线等功能。微处理器一负责采集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对加速度数据进行滤波、校正等预处理,并查询功能按键状态,根据不同的功能控制命令实现对应的功能信号输出。射频发送模块的作用是负责产生射频信号,将采集到的微处理器一的输出数据发送出去。
无线数据接收装置的主要作用是接收来自演示笔发送的数据,并将该信号转换为演示笔的位移轨迹信号,然后通过灵敏度调整计算得到计算机鼠标标记的位移轨迹数据,最后将此位移轨迹数据或特定的功能控制命令通过USB数据总线传输给计算机。它包括了顺序串联的射频接收模块、微处理器二和USB接口模块。射频接收模块的作用是接收来自演示笔发送的数据。微处理器二的作用包括:根据不同的功能控制命令实现对应的功能;对加速度数据进行积分运算,得到演示笔在与显示器屏幕平行的投影面上的位移轨迹数据;通过灵敏度调整计算得到对应计算机鼠标标记的位移轨迹数据。USB接口模块的作用是负责计算机与微处理器二之间的数据传输。
由于MEMS硅微加速度计具有体积小、响应快的优点,因此,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速度传感器选用MEMS硅微加速度计。
微处理一包括噪声滤波处理模块和功能控制命令转换模块,加速度传感器通过噪声滤波处理模块连接射频发送模块,功能按键通过功能控制命令转换模块连接射频发送模块。
微处理器二包括静态基准线确定与校正模块、门槛阈值选取模块、位移轨迹计算模块、灵敏度调整模块和鼠标控制命令转换模块。射频接收模块所接收数据中的功能控制命令数据通过鼠标控制命令转换模块连接USB接口模块;数据中的加速度信号通过并联的静态基准线确定与校正模块、门槛阈值选取模块以及与之串联的位移轨迹计算模块、灵敏度调整模块连接USB接口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28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