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浓磨浆机磨盘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2649.7 | 申请日: | 200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26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粱钱华;董继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D21D1/22 | 分类号: | D21D1/2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震国 |
地址: | 710021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浓磨浆机 磨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浆机中使用的磨盘,具体涉及一种高浓度磨浆机磨盘。
背景技术
磨浆机是制浆造纸厂最主要的能耗设备之一,在TMP制浆过程中占到总能耗的35%,在整个造纸过程中占总能耗的20%。磨盘是磨浆机的核心部件,磨盘的结构和齿型,关系到磨盘的泵送特性和磨浆效果。磨浆质量和能耗的矛盾依旧是目前国内外磨浆机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的,含水浆料在送料螺旋的作用下和稀释水一起进入磨浆机。在进浆口,纸浆会受到剧烈的扰动和压缩,容积率在这里只有进入磨浆室之前的60%,从而导致了大量热量的产生,使稀释水和浆料中所含的水分蒸发,引起纤维和蒸汽回流的产生。同时,浆料停留时间在进浆区较长,而一旦进入磨浆区,纸浆就以非常快的速度穿过磨浆区,从而增加了能量消耗。所以,节能的 有效途径就是缩短停留时间。但是,短的停留时间也导致了磨浆间隙过窄,使纤维遭到过分切断和过度研磨,从而影响成纸质量。为了保留纤维长度,人们常常采用增加磨浆比压和磨浆温度的办法,但是成纸的光学性能就受到了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吨浆能耗而又不影响磨浆质量的高浓磨浆机磨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动磨盘以及与动磨盘相配合的定磨盘,所说的动磨盘为一锥形结构,且在动磨盘的锥面上设置有锥磨区,在动磨盘的入口处设置有平磨区,在平磨区进浆口处设有磨齿及与转轴相连接的涡轮叶片,所说的定磨盘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与动磨盘的平磨区位置相对应的定磨盘平磨区,在定磨盘的内锥面上设置有与动磨盘的锥磨区相配合的定磨盘锥磨区。
本实用新型的涡轮叶片采用了8个叶片,叶轮结构形式为后弯式,叶片出口安装角为15°;磨齿与磨盘半径之间的夹角为15°且与磨盘转动方向相反;锥磨区磨齿与锥体几何轴线的交角为15°,旋向与平磨区相同;动磨盘和定磨盘的平磨区上交叉设有弧形封闭圈。
本实用新型在动磨盘平磨区进浆口处设有涡轮叶片,减少了浆流在进浆口的扰动,使浆料在磨区间的停留时间减小为标准磨盘的二分之一,有效地减少了回流的产生。同时,缩小磨盘间隙、提高磨浆比压和磨浆温度,保证了磨浆质量,可节省能耗20%以上。同时,由于纸浆白度的增加,可以减少涂布阶段化学品的消耗而不会影响纸张白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动磨盘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定磨盘6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包括动磨盘1以及与动磨盘1相配合的定磨盘6,所说的动磨盘1为一锥形结构,且在动磨盘1的锥面上设置有锥磨区3,在动磨盘1的入口处设置有平磨区2,锥磨区3磨齿与锥体几何轴线的交角为15°,旋向与平磨区2相同,在平磨区2进浆口处设有磨齿5及与转轴相连接的涡轮叶片4,涡轮叶片4采用了8个叶片,叶轮结构形式为后弯式,叶片出口安装角为15°,磨齿5与磨盘半径之间的夹角为15°且与磨盘转动方向相,所说的定磨盘6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与动磨盘1的平磨区2位置相对应的定磨盘平磨区7,在定磨盘6的内锥面上设置有与动磨盘的锥磨区3相配合的定磨盘锥磨区8,且在动磨盘1和定磨盘3的平磨区上交叉设有弧形封闭的浆挡9。
本实用新型高浓磨浆机涡轮叶片式动磨盘1的平磨区2进浆口处设有涡轮叶片4,功能类似于泵中的涡轮叶片。含水浆料在送料螺旋的作用下和稀释水一起进入磨浆机。涡轮叶片4将回转主轴的旋转力变为径向推动力,将稠度较高的浆料不断推挤入磨盘间隙中。涡轮叶片对浆料的泵送作用减少了浆流在进浆口的扰动,降低了纸浆在进浆口的停留时间。本实用新型例中,为获得较好的泵送作用,采用了8个叶片,叶轮结构形式为后弯式,叶片出口安装角为15°,使浆料在叶片出口处的流动方向正好与磨盘磨齿5平行,磨齿5与磨盘半径之间的夹角为15°且与磨盘转动方向相,磨盘泵出作用增强,减少了浆料在磨区的停留时间。锥磨区磨齿与锥体几何轴线的交角亦为15°,旋向与平磨区相同,有利于浆料从平磨区顺利进入锥磨区。定磨盘磨齿旋向正好相反,增加了纤维的碰撞次数。同时,由于浆料泵送作用的提高,在进浆口处无需增大压力,有效地减少了回流的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26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