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臭氧消毒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2398.2 | 申请日: | 200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16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龚俊;李文辉;辛舟;侯运丰;刘永平;宁会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20 | 分类号: | A61L2/20;A61L101/10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董斌 |
地址: | 730050***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臭氧 消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或物体消毒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的臭氧消毒设备采用一体式结构,消毒室和消毒装置均为固定结构,对安装空间要求较高。由于臭氧发生器和消毒室均为固定结构,无法根据消毒物品批量的变化而灵活处理,从而造成操作不便、能耗高、臭氧利用率低。
另一方面,由于臭氧消毒设备普遍采用常压消毒,消毒过程中消毒室处于常压状态,消毒不充分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臭氧泄漏,危害操作者的健康。
因此,迫切需求一种能够根据不同工作环境分体安装,根据待消毒物品的批量要求灵活处理的臭氧消毒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组合式臭氧消毒机。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组合式臭氧消毒机,包括臭氧产生与控制单元、消毒室组7两部分,二者采用分体结构单独安装放置,相互间通过不锈钢管道相连接,臭氧产生与控制单元包括臭氧产生控制柜1、空气干燥器2、流量控制器13、臭氧发生器组3、第一单向电磁阀4、超声波加湿器5、负压传感器6、消毒室组7、第二单向电磁阀8、真空泵9、电热管式臭氧消除装置10及计算机控制系统11,臭氧发生器组3由2~6个臭氧发生器并联组合而成,每个臭氧发生器均安装独立的电源,在臭氧发生器组3排气端依次安装第一单向电磁阀4、超声波加湿器5,消毒室组7由2~6个消毒室并联组合而成,消毒室为卧式筒形结构,通过不锈钢管道与消毒室并联,在消毒室组7进气口安装负压传感器6,每个消毒单元组合进气口均安装第二单向电磁阀8,每个消毒室均配有一个储物小车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医院、宾馆、浴室是各种传染病菌集中的地方,由于被褥枕芯等物品难以清洗或进行湿法消毒,易于造成交叉感染。本实用新型通过组合结构适应不同工作环境和处理量,能够快速形成合理的消毒能力,灵活实现衣物被褥的高效消毒处理要求,能耗低,操作方便,同时工作时消毒室处于负压状态,臭氧分布均匀且不宜泄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组合式臭氧消毒机包括臭氧产生与控制单元、消毒室组7两部分,二者采用分体结构单独安装放置,相互间通过不锈钢管道相连接,臭氧产生与控制单元包括臭氧产生控制柜1、空气干燥器2、流量控制器13、臭氧发生器组3、第一单向电磁阀4、超声波加湿器5、负压传感器6、消毒室组7、第二单向电磁阀8、真空泵9、电热管式臭氧消除装置10及计算机控制系统11,臭氧发生器组3由2~6个臭氧发生器并联组合而成,每个臭氧发生器均安装独立的电源,在臭氧发生器组3排气端依次安装第一单向电磁阀4、超声波加湿器5,消毒室组7由2~6个消毒室并联组合而成,消毒室为卧式筒形结构,通过不锈钢管道与消毒室并联,在消毒室组7的进气口安装负压传感器6,每个消毒单元组合进气口均安装第二单向电磁阀8,每个消毒室均配有一个储物小车12。
如图1所示,臭氧发生器组3由多个臭氧发生器并联而成,每个臭氧发生器均安装独立的电源,在臭氧发生器组3进气端安装空气干燥器2和流量控制器13,在臭氧发生器2出气端依次安装第一单向电磁阀4、超声波加湿器5。臭氧产生与控制单元的总排气口连接一真空泵9,在真空泵9的排气口安装电热管式臭氧消除装置10。消毒室组7由2~6个消毒室并联组合而成,消毒室为卧式筒形结构,在消毒室组7进气口安装负压传感器6,每个消毒单元组合进气口均安装第二单向电磁阀8,每个消毒室均配有一个储物小车12。消毒室底部四角安装有万向滚轮14和水平调节支撑15。
如图1所示,其工作过程为:根据待消毒物品的数量,将衣物被褥均匀装入载物小车,沿轨道推入单个或多个消毒室内,关闭消毒室密封门,向计算机控制系统输入衣物量和使用消毒室编号。计算机控制系统根据消毒室的使用情况,自动控制臭氧发生器中臭氧发生单元的开闭状态,控制消毒室电磁阀的开闭,然后启动真空泵对消毒室抽真空,当真空度达到0.5~0.7KPa时,负压传感器向计算机控制系统发出信号,预处理完成;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单向电磁阀开启和流量控制器调节进气量,臭氧发生器工作,同时开启超声波加湿器,保证将浓度为400mg/m3的臭氧吸入消毒室内,使消毒室内的衣物被褥实现消毒处理。工作5min后,开启真空泵抽出消毒室内残余气体,经过电热管式臭氧消除装置处理后,排入大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23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