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转速离心式自吸泵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32395.9 | 申请日: | 200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65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赵卫忠;曾伟;韩卫钊;杨延广;朱保民;赵凯;吕秋洁;刘爽;席建厂;杨沛;马玉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3/02 | 分类号: | F04D13/02;F04D29/22;F04D29/16;F04D29/4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少文 |
地址: | 710100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速 离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式自吸泵。
背景技术
现有离心式自吸泵虽然也有一定自吸高度并能达到输送液体的效果,但由于结构形式的差别,其本身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轴向尺寸较大,安装位置受限,在船舶舰艇和车辆上很难得以推广应用;吸上速度慢,影响自吸泵的使用效率,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吸上高度低,在使用领域和地域都有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出一种高转速离心式自吸泵,其解决了现有离心式自吸泵体积大、吸上速度慢、吸上高度低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高转速离心式自吸泵,包括泵壳体、叶轮,其特殊之处是,所述叶轮的进水口前端设置一个与泵轴同轴转动的诱导轮。
上述高转速离心式自吸泵还包括变速箱,所述变速箱设置在泵轴输入端。
上述变速箱包括箱体、箱盖、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右侧面的上半部分设置有箱体开口端,所述箱盖可和箱体开口端扣合密封;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箱体前端面和后端面间的输入轴、输出轴和传动齿轮。
上述高转速离心式自吸泵的叶轮和泵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泵壳体和叶轮之间的密封环、固定键、挡圈、设置在泵壳体内侧面的挡圈槽、设置在泵壳体内侧面的轴向外凹槽和设置在密封环外侧面的轴向内凹槽,所述挡圈设置在挡圈槽内用以防止密封环轴向松动,所述固定键设置在外凹槽和内凹槽之间用以限制密封环圆周方向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体积小。本实用新型自吸泵采用优化水力设计,经过变速箱增速后,转动零件高速旋转,叶轮、诱导轮和泵壳体尺寸减小,诱导轮布置到泵壳体中,从而整个泵组的总体体积小,重量轻。变速箱采用分半半开式结构,体积明显减小。
2、吸上高度大。本实用新型油泵在泵进口增加了诱导轮,采用优化设计法设计的诱导轮和叶轮优化组合,大大增强了泵组的抗汽蚀能力,自吸能力也就大大强于普通离心式自吸泵。
3、吸上速度快。本实用新型自吸泵由于增加了诱导轮,所以可采用变速箱增速,使得泵转动部件转速高,吸上速度快,吸上速度大大优于国家标准。
4、便于安装和维修。由于基本结构和外形与普通结构自吸泵相似,具有结构简单以及维护保养方便等优点。
5、密封可靠、效率高。本实用新型采用独特的密封装置,可保证密封可靠,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吸泵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变速箱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变速箱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密封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变速箱,2-叶轮,3-诱导轮,4-泵壳体,5-泵轴,11-箱体,12、13-传动齿轮,14-输入轴,16-输出轴,17-箱体开口端,18-箱盖,32-密封环,33-固定键,34-挡圈,37-挡圈槽,38-外凹槽,39-内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高转速离心式自吸泵的结构见图1,包括泵壳体、叶轮、诱导轮、变速箱、密封装置,诱导轮设置在叶轮的进水口前端并与叶轮同轴,变速箱设置在输入轴端,变速箱包括箱体、箱盖和传动装置,箱体的右侧面的上半部分设置有箱体开口端,箱盖可和箱体开口端扣合密封,箱盖和箱体开口端之间扣合密封后形成密封面;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箱体前端面和箱体后端面间的输入轴、输出轴和传动齿轮组,密封装置设置在叶轮和泵壳体之间,包括设置在泵壳体和叶轮之间的密封环、固定键、挡圈、设置在泵壳体内侧面的挡圈槽、设置在泵壳体内侧面的轴向外凹槽和设置在密封环外侧面的轴向内凹槽,挡圈设置在挡圈槽内用以防止密封环轴向松动,固定键设置在外凹槽和内凹槽之间用以限制密封环圆周方向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原理:
本实用新型自吸泵利用变速箱联轴器从外界获得动力,经过变速,带动输入轴旋转运动,进而主动齿轮工作,主动齿轮驱动从动齿轮转动,进而驱动输出轴高速旋转,将动力输出,叶轮和诱导轮高速旋转工作,连续不断的将泵进口的空气与液体混合物吸入泵壳体,气体排出到泵出口,直到最终将液体吸上并转换能量后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23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