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射流混合气液反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2238.8 | 申请日: | 200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57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陈鸿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玮 |
主分类号: | B01J19/26 | 分类号: | B01J19/26;B01F5/2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 代理人: | 鲜林 |
地址: | 737100甘肃省金昌市金***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流 混合 反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将反应气体充分地与溶液、悬浮液或乳浊液等液体混合并与之反应的气液反应装置,具体说是一种利用喷射泵实现气液混合并保证液体为悬浮液时液体中固相不发生沉淀现象的射流混合气液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在湿法冶金工业中存在着大量的气液反应过程,如溶解、除杂造渣等,目前一般使用机械搅拌或气体搅拌釜作为反应器。由于气体搅拌釜不允许密封,机械搅拌釜密封困难,这两种反应器均不能将反应气体完全利用,约有三分之一的反应气体逸出,由于反应气体多为有毒有害气体,直接排放将形成环境污染对人体构成危害,即使反应气体是无害的,但由于反应液体多为强酸强碱,反应气体也会在逸出液体时将携带酸碱形成酸碱雾气污染环境,在现实生产过程中一般是将逸出的反应气体收集后作无害化处理。这样做既浪费了反应气体又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能将反应气体完全利用的气液反应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射流混合气液反应装置,由槽体、导流筒、料液泵及喷射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为一圆柱形,其上设一密封盖,槽体内套装一导流筒,槽体底部设一下锥体,下锥体上端导流筒的底部设一上锥体,上、下锥体共同组成双锥体;槽体上端连接一喷射器,槽体下部连通一料液泵,料液泵与喷射器相连,喷射器下端的尾管接入导流筒内,尾管上连接一反应气体进气口,喷射器上端连接喷射器吸气口。
所述导流筒外壁下部设有数条螺旋导流板,导流筒内壁设有台阶,与上锥体搭接。
所述双锥体上锥体和下锥体之间由数块连接板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上锥体锥底部开一节流孔,节流孔与下锥体锥顶平面之间留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同目前使用的机械搅拌或气体搅拌反应釜相比,显著的特点是:1、由于喷射器的作用反应气体可被分割成极小的气泡,与料液混合均匀。2、可将未反应的反应气体回收再次利用,理论上反应气体的利用率可达100%。对环境的污染极小。3、结构简单,反应器自身无运动部件,故障率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由槽体、导流筒、双锥体、料液泵及喷射器组成,槽体1为一圆柱形,其上设一密封盖15,槽体1内套装一导流筒13,槽体1底部设一下锥体9,下锥体9上端导流筒13的底部设一上锥体11,上、下锥体共同组成双锥体。槽体1下部连通一料液泵4,槽体1上端连接一喷射器6,料液泵4与喷射器6相连接构成喷射泵。喷射器6下端的尾管5接入导流筒13内,尾管5上连接一反应气体进气口8,喷射器6上端连接喷射器吸气口7。导流筒13外壁下部设有数条螺旋导流板14,导流筒13内壁设有台阶,以便于支撑于双锥体上。双锥体上锥体11和下锥体9由数块连接板10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上锥体11锥底部开设一个直径为3-5厘米的节流孔12,节流孔12与下锥体锥顶平面保持1-2厘米的距离。
料液泵4从槽体1底部将槽内料液及由进料口2新加料液抽出,经喷射器6尾管5进入导流筒13内,反应气体从进气口8在尾管5内与料液混合,由于尾管5内料液流速很快,反应气体与料液能够进行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料液进入导流筒13与双锥体上锥体11形成的空间内,由于开设于双锥体上锥体11锥底部的节流孔12很小,大部分料液向上运动,如果此时气液反应器被用于溶解作业,由于导流筒13截面较大,流速较慢,料液中粒度较大的固体颗粒将向下运动,当其向下运动至双锥体上锥体11内时,由于截面变小料液向上流速变大,固体颗粒以被冲起而向上运动,如此反复直至其溶解为较小的颗粒,这样就防止了大颗粒固体过多进入槽体底部形成沉淀而堵塞料液泵进液口。对于除杂造渣作业,由于新生成的固体颗粒粒度较小,则在运行中不存在沉淀问题。向上运动的料液到达导流筒13上部后,翻过导流筒上沿经导流筒周边与槽体之间的间隙向下运动,此时没有反应的反应气体从料液中逸出,经喷射器吸气口7被吸入喷射器再次与料液混合参与反应。向下运动的料液在螺旋导流板14和料液泵4的作用下,在双锥体下锥体9的周边形成高速旋转液流,以防止料液中固体颗粒在反应器底部沉淀而堵塞料液泵进液口。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料液被料液泵4抽出送往喷射器6再次与反应气体混合。如此反复循环。反应后的料液经排料口3排出本装置。双锥体上锥体锥顶开设节流孔12是为检修时能放出导流筒内的料液,在运行中对上锥体内固体沉淀层有一定的松动作用,以防止在上锥体内形成反应死区。节流孔与下锥体锥顶平面间隙的设置是为了在临时停车时堵塞节流孔,避免固体过多进入反应器底部形成沉淀堵塞料液泵进液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玮,未经张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22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