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残留电动势消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29569.6 | 申请日: | 200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36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杜朝晖;王荣胜;杨波;闫建军;王教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昊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27/10 | 分类号: | F16D27/1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10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空调 电磁离合器 残留 电动势 消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特别涉及一种带有残留电动势消除装置的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共由三部分构成:即传动轮、电磁线圈、衔铁,是汽车空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安装于压缩机前端主轴及前盖上,向压缩机传递来自发动机的动力,并通过离合器上的电磁线圈控制压缩机是否运转。工作时电磁线圈通电产生磁场,通过始终运转的传动轮产生电磁力,使传动轮与衔铁吸合,衔铁通过键连接于压缩机主轴上,吸合后的衔铁与传动轮同步运转,靠磨擦扭矩带动压缩机运转并实现制冷。断电磁力消失,弹簧复位,衔铁与传动轮分离,压缩机停止工作,传动轮空运转。传统线圈在断电后,线圈存在残留感应电动势,断电磁力不能立即消失,衔铁与传动轮不能有效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已有技术中线圈存在残留感应电动势,断电后磁力不能立即消失,衔铁与传动轮不能及时有效分离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残余电动势消除装置,它包括由衔铁、传动轮和铁芯线圈组成的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在铁芯上设置至少一个二极管,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线圈的负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线圈的正极。
由于二极管易损坏,为保护二极管,在铁芯上设置一个由绝缘材料制作的安装盒,所述的二极管设置在安装盒内,并与线圈的正负极对应连接。
二极管与线圈引线(漆包线)的连接方式,采用在安装盒内设置一对金属插簧分别与二极管两端对应连接,每个金属插簧上设有两道插槽分别与二极管管脚、线圈引线对应卡接配合。采用金属插簧,当金属插簧压入时,插槽破坏漆包线的漆膜,使二极管与漆包线及线圈引线连接。金属插簧即可作为线圈引线的输出极。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在断电的瞬间即可实现衔铁与传动轮的分离,提高了断电分离响应速度。
为了更加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下列附图提供了两个最佳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去除压缩机头盖5的A-A向视图;
图3是图2中的所示的另一种安装盒及二极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去掉安装盒盖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图3去掉安装盒盖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7是图4的C-C剖视图;
图8是图5的D-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首先包括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它主要由衔铁1、传动轮2、铁芯4及线圈3组成,铁芯4通过其上连接的端盖6,用螺钉7与压缩机头盖5相连。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残留电动势消除装置设置在铁芯4中,图1看不见,其安装位置如图2所示,图2中端盖6右上部去除一部分,露出铁芯4端面,在铁芯4中嵌入连接一个由绝缘材料(塑料)制作的安装盒8,所述的二极管9设置在安装盒内,二极管9的正负及与线圈3的正负极反向对应连接(本实施例线圈负极连接于铁芯4上),线圈3本应该位于铁芯4内,画在安装盒8内,只是示意图。参见图4,安装盒8去掉盒盖,盒内设置一个二极管9,其两端分别设置一个金属插簧10,二极管9的两个插脚9a、从铁芯中引出的线圈引线11,被卡入金属插簧10中的插槽10a中,如图7所示,卡入插槽的过程中,二极管9的插脚9a、线圈引线11表面的漆包膜被破坏,露出的金属体与金属插簧10良好接触,金属插簧10上再连接引线分别连接电压正负极。参见图6,安装盒由上盒体8与下盒体8a组成,下盒体8a一端设有翅片8b,它从铁芯4所开设的连接孔中插入并向两边伸出。由图6可以更清楚的看清金属插簧10、二极管9、线圈引线11以及电源线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制作工艺方面,二极管采用环氧树脂灌封在安装盒内,安装盒与线圈铁芯之间的密封是关系到产品质量的关键,我们通过大量试验,安装盒与线圈铁芯连接采用快干密封胶密封即可达到上述目的。安装盒的上下体之间采用超声波焊接,保证了强度要求。
经过对采用定扭矩控制器的各种试验,如:静态扭矩的断裂试验、轴向破坏试验、耐热性试验、耐油性试验、耐臭氧试验、耐久试验、振动试验、热循环试验、盐雾试验等,均达到设计要求。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的是一种电源引线负极不接在铁芯4的结构,其中去掉安装盒上盒盖时的状况如图5所示,从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盒体中设置一对金属插簧10,以及金属插簧10之间的二极管9,金属插簧10与二极管插脚9a、线圈引线11的配合情况如图8所示,其中金属插簧10的上板加长部分连接电源线10b,如图8所示,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昊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昊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95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