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膝离断假肢接受腔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9520.0 | 申请日: | 200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86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曲鸿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曲鸿建 |
主分类号: | A61F2/80 | 分类号: | A61F2/8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苗峻 |
地址: | 250002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膝离断 假肢 接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作假肢装用的接受腔,尤其是一种膝离断假肢接受腔。
背景技术:
目前流行的膝离断假肢接受腔的设计,因人体大腿肌肉呈上粗下细状,接受腔与大腿肌肉必须为全接触,造成肌肉过度压缩压迫而容易产生血液循环障碍,使肌肉过度萎缩,形成肌无力等一系列后遗症。这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膝离断假肢接受腔的技术方案,该方案中在接受腔内表面设有两道环形凹环,不仅可以缓解大腿肌肉过度压迫压缩的弊病,而且由于凹环的缓冲,使肌肉在凹环内得到放松膨出,增加了假肢的悬吊性。该技术方案同时适用于大腿长残肢使用和大腿标准截肢患者使用。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包括接受腔,本方案的特点是所述接受腔内表面设有凹环。本方案具体的特点还有,所述接受腔内还有软衬套,软衬套内表面与接受腔内表面凹环对应处设有凹环。所述接受腔内表面的凹环和软衬套内表面的凹环至少为一道。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接受腔内表面设有凹环。通过凹环,缓解了由于大队肌肉上粗下细造成肌肉过度压迫的弊病,使肌肉在凹环内得到部分缓解,便于血液循环,防止了肌肉的过度萎缩。另外,由于凹环的缓冲,使肌肉在凹环内得到放松膨出,增加了假肢的悬吊性。接受腔内还有软衬套,软衬套内表面与接受腔内表面凹环对应处设有凹环。这样可以增加肌肉与接受腔接触的舒适性,减少肌肉与接受腔的整体压缩压力。接受腔内表面的凹环和软衬套内表面的凹环至少为一道。这样可以使肌肉得到多次放松。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凹环,2为软衬套,3为接受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方案的膝离断假肢接受腔,本方案在接受腔3内表面设有凹环1。接受腔3内还有软衬套2,软衬套2内表面与接受腔3内表面凹环1对应处设有凹环1。接受腔3内表面的凹环1和软衬套2内表面的凹环1至少为一道,本具体实施方式凹环1为两道。最上面一道凹环1在接受腔上沿5cm处,相邻两道凹环1的间隔为6cm左右,所述凹环1宽为2.5cm,依患者肌肉丰满程度宽度大小浮动为0.5cm。该技术方案同时适用于大腿长残肢使用和大腿标准截肢患者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曲鸿建,未经曲鸿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95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