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冷系统用铜铝焊接组合管件有效
| 申请号: | 200720029401.5 | 申请日: | 2007-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995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 发明(设计)人: | 唐威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威力 |
| 主分类号: | F28F1/00 | 分类号: | F28F1/00;F28F21/08;F16L13/02;F16L9/02 |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贵宾 |
| 地址: | 250031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无***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系统 用铜铝 焊接 组合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系统用铜铝焊接组合管件,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制冷系统用铜铝焊接组合热交换器管件及制冷系统连接管路的铜铝组合管件。
(二)背景技术
制冷剂是在制冷设备中进行制冷循环的工作介质,用制冷剂做为工作介质的制冷系统中,制冷效果与制冷剂的容量有关,过高过低均不能达到最佳制冷效果。显而易见,运行过程中系统中的制冷剂减少,制冷效果将明显受到影响.如果管材上或焊接点处有气密性缺陷将引起制冷剂渗漏,这个缺陷是不可能自愈的,即使造成微小的渗漏量最终都会因制冷剂减少而导致制冷设备不制冷,只能通过维修的方式进行补救,对用户而言该产品就是不合格品,所以保证管路焊接点的气密性是至关重要的。
已有技术在制冷设备冷凝器、蒸发器及制冷系统连接管路的生产中采用铜管插入铜管钎焊焊接的方式,尽管可以获得气密度高的管路接头结构,但由于铜管价格过高而对制冷设备成品的生产成本及销售单价造成重大影响,使产品价格偏高,营销受限;另外在空调或制冷设备蒸发器和冷凝器等产品的生产中,也有采用压焊或电阻焊接等较为繁杂的方式进行铜铝焊接的,但由于产品外型结构所致无法采用压焊或电阻焊接的方式对产品进行直接焊接,从而影响了铜铝组合管件的应用。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用铜铝焊接组合管件,以增加铝管使用比率减少铜管的使用量,并通过改进接头结构,以达到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前题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制冷系统用铜铝焊接组合管件,包括内径相同的铜管、铝管,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铜管端部接口处为铜管经扩口与铝管插接而形成的接头;铜管、铝管接合部为焊接面。
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用铜铝焊接组合管件,所述焊接面为钎焊焊接面。
本实用新型在制冷设备冷凝器、蒸发器及连接管路的生产中采用铝管替代铜管,在铝管路的两端用钎焊方式加焊铜接头以满足后续工艺对结构的要求。铜铝组合管路的铜铝管焊接接头处,为铜管经扩口后成焊接接口铝管穿入此接口焊接,形成铝管在内、铜管在外的焊接接头,利用表面张力原理进行钎焊,这样可以获得比较大的焊接面,提高了接头气密性和焊接强度。其中铝管外径与铜管接口内径间给予合适的焊接预留间隙,接头部位铝管内径不变,与铜管内径尺寸接近,保持两管流通截面接近或相等,这样不会引起制冷剂流量因管路内径的变化而改变。上述焊接接头可以采用成熟的气焊钎焊技术获得。本新型接头结构及技术有效保证了产品的焊接质量及其后续加工结构要求,可以用于对气密性要求高、以及对流量和内径有特殊要求的制冷设备产品及制冷管路。
本实用新型用铝管替代铜管并在管路的两端用钎焊方式焊接上铜接头,可直接应用于生产中,因而极大的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制冷设备及空调器的产品制造,特别适用于空调制冷系统用铜铝焊接组合热交换器管件及制冷系统连接管路的铜铝组合管件。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铝管,2铜管,3接头,4焊接面。
(五)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铝管1,铜管2,铜管2端部接口处为铜管2经扩口与铝管1插接而形成的接头3;铝管1、铜管2接合部为钎焊焊接面4。
如图所示,在铝管1的一端或两端焊接一段铜管2;铜管2端部接口处经扩口加工成型,铜管2接口处的内径与铝管1的外径间有合适的焊接预留间隙,接口处长度应适合气密性及焊接强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选用铜管2的内、外径和铝管1的内、外径可以相同或铜管2的内径与铝管1的外径相同,也可以外径略有不同,因而本实用新型结构克服了传统方法对铜铝管路材料壁厚的限制要求。该结构及技术使焊接后管路的内部直径可以基本一致,即保证制冷剂流量不受因接头焊接或管径变化而变化,又满足了后续工艺对结构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威力,未经唐威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94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