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烤房及其加热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8653.6 | 申请日: | 200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68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生;李春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春光 |
主分类号: | F26B9/06 | 分类号: | F26B9/06;F26B23/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76600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及其 加热 设备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烤房,特别涉及一种包括有加热设备的烤房,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烤房的加热设备。
(二)背景技术
现有的烤房主要包括烘干室、加热室和设置在加热室内的加热设备,加热设备有很多种类,其中燃烧蜂窝煤的加热设备一般是设计成方形的加热炉,该加热炉的燃烧室底面直接接触地面,造成燃烧室周围的空气流动受阻,影响了燃烧室与空气的对流传热,没有充分发挥炉体的加热能力。另外,燃烧室内只有一个加煤小车,加煤量少,造成燃烧时间短或产热量有限。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气对流传热效果好、热利用效率高的烤房,以及提供一种用于该烤房的加热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烤房包括烘干室、加热室和设置在加热室内的加热设备,所述的加热设备的燃烧室架空设置,燃烧室的底部与加热室的地面间有空气对流的间隙。
为了提高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烤房的加热设备的散热器为横向管束式结构,与燃烧室形成错列式排列。
为了便于加煤,并使燃烧室内有煤能够连续循环燃烧,本实用新型烤房的加热设备的燃烧室为隧道式结构,两端各设一个炉门,内置多个加煤小车。
本实用新型加热设备包括燃烧室、散热器和烟囱,所述的燃烧室底部设有支座,燃烧室底部与支座的底面有一定间距。
为了提高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加热设备的散热器为横向管束式结构,与燃烧室形成错列式排列。
为了便于加煤,本实用新型加热设备的燃烧室为隧道式结构,两端各设一个炉门,内设有加煤小车导轨。
为了方便制作,本实用新型加热设备的燃烧室为钢板卷制而成的圆筒体,圆筒体内设耐火保温内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烤房加热设备的燃烧室在空间相对位置的布置改进,改善了燃烧室与空气对流的效果,提高了传热效率,使烤房的热利用效率高,并且改进了散热器结构,使其能更好的散热,提高了传热效率,有利于节能;采用隧道式燃烧室,方便加煤,内置多个加煤小车,增大了产热量。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烤房结构示意图;
图中:1、燃烧室,2、散热器,3、烟囱,4、炉门,5、炉门紧闭手轮,6、进风管,7、支座,8、耐火保温内衬,9、加煤小车,10、加煤小车导轨,11、烘干室,12、进风口,13、风机,14、加热设备,15、加热室,16、回风口。
(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的一种烤房,包括烘干室11、加热室15和加热设备14,加热设备14放置在加热室15内,加热室15与烘干室11的隔墙上设有进风口12和回风口16,而且在热空气进风口12处安装有风机13。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加热设备14,它包括燃烧室1、散热器2、烟囱3、炉门4、炉门紧闭手轮5、进风管6、支座7、耐火保温内衬8、加煤小车9、加煤小车导轨10。
燃烧室1为圆筒型,用钢板卷制而成,内设耐火保温内衬8。支座7安装在燃烧室的底部,燃烧室1底部与支座7的底面有一定间距,支座7放在加热室15的地面上,支座7将燃烧室1架空,使得燃烧室1底部与加热室15的地面间有空气对流的间隙,有利于空气从燃烧室1下方向上对流,增强了空气与燃烧室1加热面的对流效果,提高了换热效果,有利于节能。燃烧室1为隧道式,两端各有一个炉门4,炉门4上设炉门紧闭手轮5,燃烧室1内设有加煤小车导轨10,加煤小车导轨10上设置几个加煤小车9,装载蜂窝煤,打开一端炉门后将加煤小车9送入,燃烧完毕后打开另一端炉门4将加煤小车9拉出,如此循环燃烧。这样不但加煤方便,而且增大了热量输出。
散热器2设计成横向管束式,与燃烧室1形成了错列式排列,增强了空气的对流效果,提高了换热效率。
在进行烘烤作业时,首先将已引燃的蜂窝煤通过加煤小车9送入燃烧室1内,蜂窝煤燃烧产生热量将燃烧室加热,燃烧产生的热空气将散热器2加热,开启隔墙上的风机13,将热风送入烘干室11内,烘干室11内的空气从回风口16进入燃烧室1,与燃烧室1以及散热器2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成热空气,再被风机13送回烘干室11,如此循环往复对烘干室11内的物料进行加热烘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春光,未经李春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86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扩展的组合布罩柔光箱
- 下一篇:电子提花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