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行驶冲压发电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28574.5 | 申请日: | 2007-10-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29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 发明(设计)人: | 江明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明荫 |
| 主分类号: | F03G3/00 | 分类号: | F03G3/00;H02K7/18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晋弘 |
| 地址: | 233000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行驶 冲压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汽车行驶时冲压地面所产生的能量进行发电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车辆的数量也在飞速的增长,相应的带来了能源紧张、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而在各种公路、高速公路的收费站、桥梁上下坡、斑马线等处,都设置有一些凸出地面的减速装置,以便使车辆减速慢行。能否利用车辆减速慢行并压过减速装置所释放出的能量进行发电?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广泛检索,尚未发现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利用车辆减速慢行并压过减速装置所释放出的能量进行发电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行驶冲压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框架,框架中设置一组至少两个冲压头,每个冲压头下面连接一个连杆,每个连杆的中部设有齿条,在框架中与每个连杆对应的上下位置,分别设有导向环和导向座与连杆配合,在导向环与冲压头之间设置一个复位弹簧,在框架中设置一根传动轴,传动轴上连接一组至少两个带有棘齿的单向传动齿轮,每个单向传动齿轮分别与对应的齿条啮合传动,传动轴的一端连接一个齿轮,它通过相啮合的齿轮与齿轮增速器相连,齿轮增速器的输出轴与发电机相连。单向传动齿轮的设计是为了当冲压头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上复位时,单向传动齿轮的外圈空转,而不带动内圈转动。
所述的冲压头应该有相应圆弧头部。所述的带有棘齿的单向传动齿轮,它是常见的机械零部件,最典型的如自行车的飞轮,只是它的最外面是链轮,而本实用新型的带棘齿的单向传动齿轮最外面是齿轮,其它部分都相同。所述的齿轮增速器也是常见的机械产品,只是内部输入齿轮的齿数大于输出齿轮的齿数,以达到增速的目的。所述的发电机也是常规的机械产品。
在上述基本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在每两个相邻的冲压头之间连接有冲压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可以安装在各种公路、高速公路的收费站、桥梁上下坡、停车场、斑马线等处,作为凸出地面的减速装置,当车辆减速压过本实用新型的冲压头时,即可以通过冲压头上的齿条带动单向传动齿轮以及齿轮增速器转动,最终带动发电机转动发电,发出的电能经整流后对蓄电池充电,以提供给各种电器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既能充分利用车辆减速慢行所释放出的能量进行发电,又可以使车辆免受通过减速装置时所受的颠簸冲击,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行驶冲压发电装置,它首先包括一个框架(1),框架(1)中设置一组两个冲压头(2),冲压头(2)设置为圆弧型的头部,每个冲压头下面连接一个连杆(5),每个连杆(5)的中部设有齿条(6),在框架(1)中与每个连杆(5)对应的上下位置,分别设有导向环(4)和导向座(10)与连杆5配合,在导向环(4)与冲压头(2)之间设置一个复位弹簧(3),在框架(1)中设置一根传动轴(9),传动轴(9)上连接一组两个带有棘齿的单向传动齿轮(7),每个单向传动齿轮(7)分别与对应的齿条(6)啮合传动,传动轴(9)的一端连接一个齿轮(11),它通过相啮合的齿轮(12)与齿轮增速器(13)相连,齿轮增速器(13)的输出轴与发电机(14)相连。另外也可以在每两个相邻的冲压头(2)之间连接有冲压板(2a),当车辆压过时联动效果更好,对车辆的冲击更小。
带有棘齿的单向传动齿轮(7)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外圈的外圆周上设有齿(7a)与齿条(6)啮合传动、外圈的内圆周上设有棘齿(7d);内圈(7)上设有棘爪(7c)以及弹簧(b)与棘齿(7d)配合,起到单向转动的目的,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其结构及原理与自行车飞轮完全相同。单向传动齿轮的设计是为了当冲压头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上复位时,单向传动齿轮的外圈空转,而不带动内圈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明荫,未经江明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85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