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洁净燃烧锅炉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8289.3 | 申请日: | 2007-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68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孙启广;孙晓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启广;孙晓雷 |
主分类号: | F23B10/00 | 分类号: | F23B10/00;F23L1/00;F23L9/00 |
代理公司: | 淄博科信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100山东省淄博市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洁净 燃烧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洁净燃烧锅炉,属于锅炉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和使用燃煤工业锅炉和生活用锅炉最多的国家,每年锅炉燃煤约占全国原煤产量的1/3。其中,1T/h以下的锅炉多采用固定炉排层状燃烧方式,无脱硫除尘装置,又无可靠的消烟措施,锅炉的大气污物排放到大气中,这种设备都是以燃烧烟煤为主,冒黑烟的问题相当突出,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极为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洁净燃烧锅炉,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洁净燃烧锅炉,包括壳体、底座、封头和进风机构,壳体内部设置炉胆,炉胆底部安装固定炉排,炉排下方的底座内为除渣室,炉胆上部设置横水管,炉胆顶部设置冲天管与烟囱连接,其特征在于炉胆的炉膛内从固定炉排到最下一排横水管之间依次设置为正压层状燃烧室、旋流燃烧室和射流燃烧室,进风机构的一次进风管与除渣室相通,二次进风管连接旋流燃烧室。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将正压层状燃烧、旋流燃烧和射流燃烧有机结合、相互连通,其效果能大幅度地降低锅炉的污物排放,能明显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优选结构方式为:
所述炉胆由上炉胆和下炉胆组成,上炉胆上部设置横水管,顶部连接冲天管,上炉胆内设置旋流燃烧室和射流燃烧室,下炉胆内为正压层状燃烧室,下炉胆顶部为穹顶,中间喉口烟火通道与旋流燃烧室相通,所述旋流燃烧室为环形燃烧室,环形燃烧室上部设置带有火焰喷口的蓄热板,环形燃烧室由耐火材料围成,耐火材料外为环形风箱,环形风箱连通外部进风机构的二次进风管,环形燃烧室壁耐火材料内固定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二次风射流喷嘴,二次风射流喷嘴的出口均匀分布在环形燃烧室的内径切线上,二次风射流喷嘴与环形风箱相通。
所述的二次风射流喷嘴的出口向下倾斜角度为0°-30°。
所述的带火焰喷口的蓄热板设置火焰喷口数量为一个或者1个以上。蓄热板把旋流燃烧室与射流燃烧室连通,射流燃烧室的顶部设有弓形的蓄热板,弓形蓄热板上开有若干个烟气流通孔,弓形蓄热板组装在最下一排横水管的上边位置,弓形蓄热板的下边空间为射流燃烧室。射流燃烧室的上方是对流段烟室,对流段烟室内设置横水管。
本实用新型洁净燃烧锅炉的工作原理以及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固定炉排正压层燃、二次风射流动量旋流燃烧、火焰喷口射流燃烧,三种燃烧方式有机结合的洁净燃烧技术,解决了固定炉排正压层燃,燃烧前期空气供量不足、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大,燃烧后期空气供量过剩、排烟热损失大的周期性明显的问题。其目的在于设计新型节能减排立式蒸汽锅炉、供水温度低于120℃的立式锅壳热水锅炉与常压热水锅炉。本实用新型具有节能减排突出特点。且具有较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二次风的射流动量沿环形燃烧室内径切线方向高速旋流,二次风射流动量与高速旋流燃烧、高温火焰强烈的湍流和搅拌,延长了可燃气体、细煤粒和飞灰在旋流燃烧室内的流程和停留时间,有利于充分混合与燃烧。降低了燃料消耗量,提高了锅炉效率。
3、在二次风射流动量旋流离心力的作用下,未燃尽的细煤粒和飞灰,沉降在炉膛内的燃烧层上再次燃烧,降低了锅炉烟气排尘浓度。
4、二次风射流动量与旋流燃烧高温火焰产生的抽力,从蓄热板火焰喷口射流燃烧喷出的火焰柱,进入射流燃烧室内射流燃烧,射流燃烧更进一步细化了可燃气体的燃烧与燃尽。
5、一次进风管与二次进风管均装有阀门,能根据锅炉的运行负荷按需要调节供风量,操作方便,使用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进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视图,
图4是图2的B-B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图1-4中:1、底座 2、除渣门 3、U型下脚圈 4、下炉胆 5、椭球形穹顶 6、管板 7、旋流燃烧室 8、蓄热板 9、观火孔 10、上炉胆 11、横水管 12、上炉胆顶 13、冲天管 14、壳体 15、封头 16、压力表 17、烟囱 18、安全阀 19、射流燃烧室 20、耐火材料 21、投煤门 22、固定炉排 23、排污阀 24、通风机 25、一次进风管 26、阀门 27、二次进风管28、环形风箱 29、出水阀 30、水位计 31、进水阀 32、二次风射流喷嘴 33、弓形蓄热板 34检修门 35正压层状燃烧室 36烟气流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启广;孙晓雷,未经孙启广;孙晓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82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