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扳手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7970.6 | 申请日: | 200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22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骆红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骆红星 |
主分类号: | B25B13/00 | 分类号: | B25B13/00;B25B23/16;B25B2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74000山东省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扳手 | ||
(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扳手。
(二) 背景技术
现有的拆装螺钉螺母的扳手,一般为摇把式或T字形。T字形扳手的手柄一般都很短,使用时便于旋转,但是很费力,而且由于其手柄与手掌接触面积大,因此旋转速度很慢,不能达到理想的要求。摇把式扳手是仿照机动车的摇把制造的,使用中手要不断旋转,手停下来扳手就无法转动,因此旋转速度慢,使用费时费力。
(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旋转快、省时省力的扳手。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扳手,其特殊之处在于:由圆形的转动盘、垂直位于转动盘中心并与之同步转动的转动轴,以及可与螺钉、螺帽配合的套头组成,套头可拆卸的安装在转动轴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扳手,转动盘与转动轴为一体式或组装式;组装式的转动盘中心带有配合口,转动轴上固定有配合体。拆分后保存和携带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扳手,为了使用方便,转动轴的上端连接有可自由转动的辅助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扳手,为了方便的拆卸过紧或生锈的螺钉、螺帽,转动盘上设有加力孔。
本实用新型的扳手,配合体呈矩形,配合口为一阶梯孔,阶梯孔的上部为与转动轴对应的圆形,下部为与配合体对应的矩形。
本实用新型的扳手,为了结构坚固、手感舒适,而且防锈,转动盘由钢铁制成,其表面设有塑料或胶皮的保护层。
本实用新型的扳手,为了使用方便,转动盘的保护层上设有防滑凸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旋转快速,使用省时省力,使用方便。使用时可一手握住转动盘,一手扶住转动轴的辅助手柄,也可以双手握住转动盘,增加扭矩,因此省力。使用时可一直向一个方向转动,不用做往复运动,因此转动快速、省时。不用时可将转动盘和转动轴拆分,便于存放和携带。
(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转动盘示意图,图3为转动轴示意图。
图中,1转动盘,2转动轴,3套头,4保护层,5防滑凸点,6配合口,7配合体,8辅助手柄,9加力孔。
(五)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扳手,由圆形的转动盘1、垂直位于转动盘中心并与之同步转动的转动轴2,以及可与螺钉、螺帽配合的套头3组成,套头可拆卸的安装在转动轴的下端。转动盘由钢铁制成,其表面设有塑料或胶皮的保护层4,保护层上设有防滑凸点5。转动盘与转动轴为一体式或组装式。组装式的转动盘中心带有配合口6,转动轴上固定有配合体7。配合体呈矩形,配合口为一阶梯孔,阶梯孔的上部为与转动轴对应的圆形,下部为与配合体对应的矩形。转动轴的上端连接有可自由转动的辅助手柄8。转动盘上设有加力孔9。
本实用新型的扳手,转动盘1外缘为一个圆环,圆环与配合口之间由辐条状钢板连接固定,配合口为外圆形内凹四棱体。转动轴2由钢铁制成,其配合体为凸四棱体。转动轴的辅助手柄8可以是套在转动轴上的铁筒,铁筒上端封闭,铁筒可通过销子卡在转动轴上的环形槽内定位,使铁筒可自由转动;这样,配合口6的圆形处要能够穿过铁筒,而且不能穿过配合体7。配合口也可以是上部为矩形,下部为圆形的阶梯孔,在配合体上钻一水平的小孔,孔内通过弹簧安装一钢珠,在矩形内钻一与钢珠对应的半球形孔,即可防止转动盘从转动轴上脱落。加力孔9可用一环形物固定在转动盘上实现,加力孔的中心线最好与所在位置的转动盘半径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扳手,拆卸螺钉或螺帽时,首先选出与螺钉或螺帽符合的套头3安装在转动轴下端,再将套头对准螺钉或螺帽,右手握住辅助手柄,左手用力旋转转动盘。如果螺钉或螺母太紧或已经生锈,可以双手握住转动盘旋转,像驾驶员双手握住方向盘的样子。还可用一根撬杆插入转动盘的加力孔内,增加扭矩。螺钉或螺帽松动后,右手握住辅助手柄,左手用力甩动转动盘,转动盘会迅速旋转起来,使螺钉或螺帽瞬间卸下。若安装螺钉或螺帽,则用左手握住辅助手柄,右手用力甩动转动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骆红星,未经骆红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79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落地储水式供暖/热水燃气两用炉
- 下一篇:旋翼托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