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多功能胸腔引流管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27738.2 | 申请日: | 2007-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16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同霞;王明民;韩彤亮;葛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同霞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7/00;A61M39/00;A61M25/00 |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秉利 |
| 地址: | 266043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多功能 胸腔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医疗辅助器具,特别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的多功能胸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胸腔引流是呼吸科与胸外科常见的操作技术,由于向胸腔内注药或冲洗时需拔下与引流瓶的连接管,给临床工作造成很多不便。
目前临床使用的胸腔闭式引流管由带引流孔的插接头和导流管组成。使用时将插接头插入患者体内,引流管直接连接到引流瓶内。
胸腔闭式引流术时,手术医生临时选择胶管等配制,经消毒处理后才能使用,常常是备而无用或急用备而不及,对于创伤性血气胸、自发性气胸病人,不仅病情严重而且紧急,往往会延误治疗时机。所以,现行的胸腔引流装置不完善,手术操作复杂,亟需对引流装置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多功能胸腔引流管,可以解决目前胸腔引流装置在向胸腔内注药或冲洗时操作比较麻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一次性多功能胸腔引流管,包括前端带引流孔的插接头和长条形的引流管道,还包括与所述引流管道平行的注药管道,在所述插接头上开有与所述注药管道连通的注药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注药管道与引流管道的前端为整体管内的两个通道,末端分成两个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引流管道的内径从前端至末端逐渐增加,前端内径1.4~1.8mm,末端内径2.2~2.8mm,所述注药管道内径0.8~1.2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引流管前端外径为2.8~3.3mm,引流管末端外径为3.8~4mm,以配合穿刺针头口径的大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引流管的长度为180~220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引流管道外壁上有刻度,便于识别引流管进入胸腔内的深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注药管道用高密度橡胶封口,注射针扎入注药,注完拔出后迅速闭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多功能胸腔引流管通过对现有胸腔引流装置的引流管上增加与引流管道平行的注药管道,可以解决在向胸腔内注药或冲洗时操作比较麻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引流管内开有与引流管道平行的注药管道,在引流管前端的插接头上开有与所述注药管道连通的注药孔;所述注药管道与引流管道的前端为整体管内的两个通道,末端分成两个管,所述引流管道的内径从前端至末端逐渐增加,以便于引流;另在所述引流管道外壁上刻有刻度;所述注药管道用高密度橡胶封口,注射针扎入注药,注完拔出后迅速闭合。上述结构改进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增加的注药管道便于向胸腔内注药和胸腔冲洗,而不必断开引流管,解决了胸腔闭式引流术时向胸腔内注药或冲洗的难题;
2、特别适合内科胸腔闭式引流应用,其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拔除后不必缝合;
3、引流管道外壁上刻有刻度,便于识别引流管进入胸腔内的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引流管;10、引流管前端;11、插接头;12、引流孔;13、注药孔;20、引流管末端;21、引流管道;22、注药管道;23、刻度;24、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1代表整个引流管,引流管1包括前端10的插接头11,和长条形的引流管道21,还包括与引流管道21平行的注药管道22,在插接头11上开有两个引流孔12和一个注药孔13,注药孔13与注药管道22连通;
注药管道22与引流管道21在前端为整体管内的两个通道,末端分成两个管。引流管道21的内径从引流管前端10至引流管末端20逐渐增加,引流管道21前端内径1.6mm,末端内径2.5mm,注药管道22内径1.0mm。
引流管前端外径为3.1mm,末端外径为4mm,总体长度为200mm。
引流管道21外壁上有刻度23,刻度23有长有短,每间隔10mm有一短标识,每10个短标识为一大标识,便于识别引流管1进入胸腔内的深度。
注药管道22的封口24用高密度橡胶来密封,注射针扎入注药,注完拔出后迅速闭合。
胸腔闭式引流术时,将一次性多功能双腔式引流管通过穿刺针套管放入胸腔,与一次性水封瓶的引流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同霞,未经李同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77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