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克氏螯虾育苗箱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6077.1 | 申请日: | 200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11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雷景涛;牟长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志杰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K6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6***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克氏螯虾 育苗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虾苗育苗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克氏螯虾育苗箱。
(二)背景技术
克氏螯虾俗称“淡水小龙虾”。原产北美,后移植日本,30年代又由日本传入我国江苏省,后自然传播到很多省市。克氏螯虾由于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日渐为人们认识并大量食用。从其甲壳中提取的虾青素、几丁质及其衍生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农业和环保方面。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克氏螯虾基本是靠天然捕捞,虽然克氏螯虾养殖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但与养殖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澳大利亚精养的克氏螯虾亩产量可达670公斤以上,而国内普遍在100-200公斤水平。一个主要原因是现在虾苗生产基本上是粗放养殖,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虾苗需求量,使克氏螯虾成虾养殖难以开展,且在克氏螯虾养殖过程中,存在相互残杀现象,使得该虾的成活率较低,只有投足足够的苗种,才能保证有高的产量。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亲虾对幼虾蚕食的克氏螯虾育苗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克氏螯虾育苗箱,包括一网箱,网箱呈立方体形结构,由PVC管等漂浮性材料扎制的相应立方体撑起,上部接有防逃沿,其上表面上设有数个亲虾吊篮固定装置,网箱的内腔之中设置有与亲虾吊篮固定装置数量相对应的亲虾吊篮,同时网箱内腔之中垂有水平和倾斜网片组。亲虾吊篮和水平、倾斜网片组使用时均在水面下,亲虾吊篮在水面附近,水平、倾斜网片组在水中。
上述克氏螯虾育苗箱,其亲虾吊篮为塑料筐,圆底圆口,其底部及下部开有孔。亲虾吊篮内放养亲虾,亲虾孵化出的幼虾从亲虾吊篮内进入育苗网箱,防止亲虾对幼虾的捕食。
上述克氏螯虾育苗箱,其水平和倾斜网片组由每层间倾斜网片连接水平网片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克氏螯虾育苗箱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该箱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减少亲虾对虾苗的蚕食,提高育苗率和单位面积虾苗产量。
(四)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克氏螯虾育苗箱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克氏螯虾育苗箱,其结构包括网箱1,网箱1呈立方体形结构,网箱1的网衣采用网目为1mm的聚乙烯网片制成,上部接防逃沿,防止虾苗逃逸;网箱1的上面开口处设有数个亲虾吊篮固定装置,网箱1的内腔之中设置有与亲虾吊篮固定装置数量相对应的亲虾吊篮2,亲虾吊篮2为塑料筐,圆底圆口,其底部及下部有孔,允许虾苗通过,而亲虾爬不出去;同时网箱1内垂有层叠水平网片组,每层间隔7cm,层与层间有倾斜网片连接,供虾苗上下攀爬,同时水平和倾斜网片提供了较大的表面积供虾栖息,可增加虾苗产量。网片网目为4mm。上面吊在网箱开口处的固定装置上,下面垂重物使其垂直不漂浮,网片组与网箱网衣保持10cm的距离。
下面举例说明该克氏螯虾育苗箱的使用优势:
假设每只网箱可生产体长3cm虾苗5000尾左右,解决克氏螯虾养殖虾苗供应问题。
现在虾苗生产基本上是粗放养殖,每亩若有60斤亲虾,雌性30斤左右,一般为一斤称十个的规格,其数量为30*10=300个,产卵300*200=60000粒,次年春天成活1000尾左右,成活率很低,用该箱育苗,每亩若用50个箱(1m*2m*1.5m),可生产虾苗50*5000=250000尾左右,在养成过程中按80%成活率计算,可生产200000尾成虾,养成后,1斤称15个,约13333斤,可为26亩成虾养殖供应虾苗。
本实用新型的克氏螯虾育苗箱其加工制作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加工制作即可。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志杰,未经徐志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60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纤维增强基底应变计
- 下一篇:巷道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