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工呼吸辅助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5589.6 | 申请日: | 2007-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34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冯立国;黄洋;武希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立国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江 |
地址: | 261041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呼吸 辅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人工呼吸辅助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危重病人在抢救时往往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式来进行,对医护人员来讲非常不卫生,口对口人工呼吸时也容易漏气,对患者的舌体也无调整办法,使整个人工呼吸抢救过程非常不情愿和低效率甚至使患者丧失生命,目前针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抢救这种情况,各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并推出了切实可靠的技术方案,如申请日为2002年10月25号、申请号为02270271.7、授权公告号为CN2576259、名称为“人工呼吸辅助器”的专利申请,如图1所示,其主要结构特征是进气口2连接出气口3,在它们之间设置有硬硅橡胶罩7,上端面为椭圆形,下端面为扁椭圆形,,用一根管子分为进气口和出气口将施术者和患者口对口连接起来,且两管端面适于施术者和患者口形,出气口可有效的将患者后坠的舌体压住有利于人工呼吸,可快速及时有效的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抢救。但是由于患者和抢救者通过管子直接进行呼吸,在抢救过程中,进入患者口中的气体经常从管子中返回,进入不到患者的肺中,起不到抢救的功效,且不卫生,而且,在抢救过程中,还要腾出一只手来捏住患者的鼻子,以防止从鼻腔中出气,使用起来非常的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结构设计合理实用,使用卫生方便,可快速及时有效的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抢救的一种人工呼吸辅助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工呼吸辅助器,包括用无毒材料制成的呼吸管,所述呼吸管的两端分别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特征是:所述呼吸管内设有隔断层,所述隔断层与呼吸管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隔断层上设有单向阀。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呼吸管上固定设有两个鼻塞,当进行抢救时,将鼻塞塞进患者的鼻孔内,防止了进入患者体内的气体从鼻腔跑出,同时也代替了用手将患者的鼻子捏住,使用非常的方便。
所述呼吸管的进气口为漏斗型结构,便于抢救者进行呼吸吹气。
所述呼吸管的出气口为扁圆形结构,当抢救时,由患者含住并压住患者后坠的舌体,然后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防止了患者的舌体堵住口腔。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呼吸管的出气口放入患者的口中,然后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从进气口吹入的空气从单向阀中进入到患者的口中,防止了空气的逆向流动,也保证了抢救者的口腔卫生,当进行抢救时,将鼻塞塞进患者的鼻孔内,防止了进入患者体内的气体从鼻腔跑出,同时也代替了用手将患者的鼻子捏住,使用非常的方便,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实用,使用卫生方便,可快速及时有效的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抢救。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2、图3所示,一种人工呼吸辅助器,包括用无毒材料制成的呼吸管1,所述呼吸管1的两端分别具有漏斗型进气口2和扁圆形结构出气口3,所述呼吸管1内设有隔断层4,所述隔断层4与呼吸管1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隔断层4上设有单向阀5,防止了空气的逆向流动,也保证了抢救者的口腔卫生,所述呼吸管1上固定设有两个鼻塞6,当进行抢救时,将鼻塞塞进患者的鼻孔内,防止了进入患者体内的气体从鼻腔跑出,同时也代替了用手将患者的鼻子捏住,使用非常的方便,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实用,使用卫生方便,可快速及时有效的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抢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立国,未经冯立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55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