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四肢手术清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5375.9 | 申请日: | 200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45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兆庆;赵建彬;曹晶;杨振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兆庆;赵建彬;曹晶;杨振伟 |
主分类号: | A61G13/10 | 分类号: | A61G13/10;A61B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000山东省聊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四肢 手术 清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装置,特别是一种四肢手术用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四肢外伤的处理包括清创、消毒、手术、包扎等,操作前首先需要进行清洗处理。目前临床上,对于四肢的清洗没有专用装置,患者四肢直接支撑在手术台上,通过无菌盐水清洗,手术时需二次辅单,容易造成二次创面污染,并且操作不便,无法保证无菌操作。同时患者支撑难度大,长时间保持固定位支撑易出现疲劳,严重时易造成骨折错位,加重软组织损伤,增加病人痛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用的四肢手术用清洗装置,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四肢手术清洗装置,主要由方形的清洗盆组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个带有支撑板的垫板,该垫板上开有漏水孔;所述清洗盆两个短端的上边缘处分别设有下凹的弧形托板。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患者受伤四肢的肢体平卧在垫板上,清洗后即可进行手术操作,清洗与手术有效结合在一起,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实用性强的效果,患者不需要用力支撑,感觉舒适。同时清洗产生的污水通过漏水孔由清洗盆收集,并可通过外接吸引器排出,保证了无菌操作的要求,避免了二次感染,手术台面清洁干燥,利于手术的进行。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附图中,1为清洗盆、2为支撑板、3为垫板、4为漏水孔、5为托板、6为卡槽、7为挂钩、8为出水口。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专用于四肢术中清洗的装置,主要由清洗盆1及垫板3组成。清洗盆1可采用不锈钢制作,设计为方形,底部一侧开有出水口8,用于外接导管,该导管可采用吸引器管,通过外接吸引器,迅速排出清洗产生的污水。清洗盆1两个短端的上边缘处分别设有下凹的弧形托板5,该弧形托板5与清洗盆1的该端平行设置,用于患者放置或支撑需清洗的四肢。在其中一个托板5上沿托板5纵向开有一条卡槽6。上述托板5可由清洗盆1的端部弯曲制作,与清洗盆1形成一体。所述清洗盆1两个长端的外侧面上分别设有挂钩7,挂钩7左右对应,其上可加挂绷带或橡皮筋,用于固定清洗盆1内需清洗的肢体。所述垫板3上开有下通的漏水孔4,漏水孔4可设计为圆形,在垫板3上均匀分布。垫板3由二个支撑板2支撑,可水平放置在清洗盆1内;其中一个支撑板2还可卡装在所述托板5上的卡槽6内,使垫板3与清洗盆1形成一定倾斜角,使得患者肢体放置舒适。
使用时,垫板3在清洗盆1内水平或者倾斜放置,患者受伤的肢体平放在垫板3上;绷带或橡皮筋与挂钩7相连,将清洗盆1内的肢体固定;利用无菌盐水清洗消毒后,即可进行手术操作。清洗产生的污水通过漏水孔4由清洗盆1收集,并通过出水口8外排至吸引器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兆庆;赵建彬;曹晶;杨振伟,未经王兆庆;赵建彬;曹晶;杨振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53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轮机转子叉型叶根销孔分体叉间定位钻模
- 下一篇:连续式溅镀机工件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