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臭地漏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5196.5 | 申请日: | 200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85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潘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力涛 |
主分类号: | E03C1/282 | 分类号: | E03C1/28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510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臭 地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方便拆装并具有防臭功能的防臭地漏。
背景技术
现有地漏靠机械传递的防臭芯来实现防臭功能,防臭芯中装有动力源,通过连杆带动密封垫工作实现防臭功能,当排水时防臭芯在水的重力作用下压开密封垫排水,无水时在动力源的作用下,通过连杆带动关闭防臭芯密封垫实现防臭功能。密封垫与排水口之间为软硬配合,正常情况下可以很好的防臭,但此种地漏长时间使用,水中的毛发、沙粒、杂屑很容易把防臭芯中的动力源及连杆卡住,使防臭芯密封垫无法打开或关闭,从而不能防臭或排水。另外,由于密封垫开启高度小,形成排水量小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地漏为实现防臭功能结构复杂,清除污垢、杂物不方便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防臭地漏。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缺陷,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防臭地漏包括漏斗和水封杯,漏斗有上柱体、下柱体及设置在漏斗上的连接部,水封杯通过连接部与漏斗固定连接,下柱体插入水封杯中,下柱体与水封杯间留有通水腔,水封杯上端或上方有出水口。
上述水封杯与连接部为可拆分连接。
上述连接部上部为连接杆,下部为圆管,圆管套着下柱体,由连接杆固定在上柱体底端。
上述连接杆为三根,均匀分布在上柱体底端,两连接杆之间的空隙、圆管的上边缘及下柱体底端构成出水口。
上述圆管外壁有螺纹,水封杯与圆管采用螺纹式连接。
上述水封杯为U形结构。
上述水封杯深6~8厘米。
上述漏斗配有一地漏底座,漏斗与地漏底座为可拆分固定连接。
上述地漏底座上设置地漏篦子,漏斗的上柱体上端边缘有一向外的环形台,环形台下方设置密封圈,环形台可以卡在地漏底座上。
上述上柱体外壁设有凸部,地漏底座设有一向内的环形凸台,向内的环形凸台上开有与凸部相适配的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此结构的防臭地漏,漏斗与地漏底座为可拆分连接,坚固耐用、清洗方便;水封杯深6~8厘米,封水多,长期不用不会干涸,防臭功能强;漏斗与封水杯为可拆分连接,除污方便,不怕毛发、沙粒、杂屑卡住。此外该产品还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防臭地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防臭地漏漏斗结构图;
图3为防臭地漏水封杯结构图;
图4为地漏底座的剖视图;
图5为地漏篦子的俯视图;
图6为地漏底座的俯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2、3、4、5、6,一种防臭地漏包括漏斗1和水封杯2,漏斗1有上柱体101、下柱体102及设置在漏斗上的连接部3,水封杯2为U形结构,深6.5厘米。连接部3上部为连接杆301下部为圆管302,圆管302套着下柱体102,连接杆301为三根,均匀分布在上柱体101底端,圆管302外壁有螺纹,水封杯2与圆管302采用螺纹式连接,下柱体102插入水封杯2中,下柱体102与水封杯2间留有通水腔,三个连接杆301之间的间隙、圆管的上边缘及下柱体底端构成三个出水口。
上述漏斗1还配有一地漏底座4,地漏底座4上设置地漏篦子5,漏斗1与地漏底座4为可拆分固定连接。漏斗1的上柱体101上端边缘有一向外的环形台1011,环形台1011下方设置密封圈,环形台1011可以卡在地漏底座4上,上柱体101外壁设有两个凸部1012,地漏底座4设有一向内的环形凸台401,向内的环形凸台401上开有与凸部1012相适配的两个缺口402,漏斗上柱体101向外的环形台1011卡在向内的环形凸台401上,旋转漏斗1后凸部1012顶着向内的环形凸台401下边缘。
排水时,首先水从地漏篦子5流入地漏底座4,然后从漏斗1的上柱体101流入下柱体102,其次水充满下柱体102与水封杯2间留有的通水腔,最终通过三个连接杆301之间的间隙构成的出水口将水排入下水管道。完成排水后,在水封杯2中存有深度6.5厘米的水,通过水封的方式将室内空气与下水道隔开,有效的防止下水道返臭及下水道蚊虫进入室内,此外由于水封杯2存有水的深度较大,长时间不用不会干涸,防臭功能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力涛,未经潘力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51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