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联合收割机复脱器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24378.0 | 申请日: | 200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41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杜纪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纪国 |
主分类号: | A01F12/18 | 分类号: | A01F12/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202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收割机 复脱器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的配件,具体说是一种联合收割机复脱器外壳。
背景技术
自走式联合收割机通常都是利用复脱器将谷物籽粒脱离,复脱器的外壳是一个圆柱体的蜗壳,蜗壳上连接有抛扔筒,蜗壳中设有一个叶轮和搓板,叶轮固定安装在杂余搅龙轴上并由杂余搅龙轴带动旋转,叶轮旋转的时候带动谷物在搓板上产生搓揉的动作,然后将谷物籽粒连同脱下的壳一起从抛扔筒抛出。由于蜗壳与抛扔筒为通筒连接,谷物籽粒流量大的时候容易产生堵塞,加大抛扔筒的直径虽然可以解决堵塞的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体积增大,装机困难,原材料浪费、抛扔筒利用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堵塞、抛扔筒体积小的联合收割机复脱器外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复脱器外壳,包括圆柱状的复脱腔,复脱腔的一侧平面上带有轴孔,另一侧带有端盖,在复脱腔的曲面上带有抛扔筒接口,其特征在于:抛扔筒接口为喇叭口,与复脱腔连接部位的开口大于其末端与抛扔筒连接部位的开口。
在复脱腔的曲面上带有维修孔,维修孔上安装有活页盖子,活页盖子具有与复脱腔的曲面相同的曲率,活页盖子的一侧通过合页连接在复脱腔上,另一侧通过卡扣连接在复脱腔上。
抛扔筒接口的截面为矩形,其轴线与复脱腔的轴线垂直,并通过复脱腔圆心;抛扔筒接口位于轴孔一侧的侧壁与复脱腔带有轴孔的一侧壁平行,并与其连接成为一体;抛扔筒接口位于端盖的一侧壁与端盖成30-60度夹角。
联合收割机复脱器的堵塞,主要是在复脱腔与抛扔筒连接部位的出口处容易堵塞。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复脱腔与抛扔筒接口部位的喇叭口有效缓解了谷物籽粒的拥堵,同时倾斜的侧壁对谷物籽粒还具有疏导的作用,引导谷物籽粒尽快通过出口进入抛扔筒。维修孔上的活页盖子可以方便地开启,便于复脱腔内部零件的安装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使用该外壳的复脱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3所示的联合收割机复脱器外壳,包括用铁皮围成的圆柱状的复脱腔1,复脱腔1的一侧平面上带有轴孔,用来安装搅龙轴5,另一侧平面上带有端盖2,端盖2用螺栓连接在复脱腔1的外壳曲面上。在复脱腔1的曲面上带有抛扔筒接口3,用来连接抛扔筒。抛扔筒接口3为喇叭口,其与复脱腔1连接部位的开口大于其末端与抛扔筒连接部位的开口。也就是说喇叭口的大口朝向复脱腔1,小口朝向抛扔筒,小口的开口与抛扔筒的截面开口相同。在复脱腔1的曲面上还带有维修孔,维修孔上安装有活页盖子4,活页盖子4具有与复脱腔1的曲面相同的曲率,活页盖子4的一侧通过合页41连接在复脱腔1上,另一侧通过卡扣42连接在复脱腔1上。
抛扔筒接口3的截面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圆形,但从生产工艺角度考虑,优选矩形。其轴线与复脱腔1的轴线垂直,并通过复脱腔1的圆心;抛扔筒接口3位于轴孔一侧的侧壁与复脱腔1带有轴孔的一侧壁平行,并与其连接成为一体;抛扔筒接口3位于端盖2的一侧壁与端盖2成30-60度夹角。
如图2所示,该复脱器外壳在使用时,通过其一侧的轴孔安装在搅龙轴5的末端,轴孔内侧壁上固定连接定搓盘6,定搓盘6外侧的搅龙轴5的末端通过滑键安装动搓盘7,定搓盘6和动搓盘7相对的面上带有凹凸槽,动搓盘7的外侧设置有与盘面垂直的扇叶8,在动搓盘7与端盖2之间设置有压簧9。
工作时,搅龙轴5带动动搓盘7旋转,使定搓盘6和动搓盘7产生相对运动。同时,搅龙轴5将谷物籽粒输送到定搓盘6和动搓盘7之间的空隙中,在经过搓揉动作脱粒以后,谷物籽粒被输送到动搓盘7的另一面,被扇叶8搅动,从抛扔筒接口3送出。在抛扔筒接口3的部位是最容易产生堵塞的部位。喇叭口状的接口不仅加大了抛扔筒的吞吐量,倾斜的内侧壁对谷物籽粒起到疏导的作用,加快了谷物籽粒的通过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纪国,未经杜纪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43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井供气救生防爆安全帽
- 下一篇:二合一液体容器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