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笔式针灸进针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4297.0 | 申请日: | 200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45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李亭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亭山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姜明 |
地址: | 2722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灸 进针 | ||
1、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加工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笔式针灸进针器。
2、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最新针灸进针方法是将针灸针装于一套管内,并在管内稍加固定,所提供的固定方法,使用时将带针的套管按在穴位上,用手指快速按下针柄,使针体扎在相应穴位中,再将套管取出。但这种方法需将针先固定在套管内。目前的固定方法有两种:是在套管内加工一凸点与针灸针金属圆柱柄外圆滚花轻压固定;二是在套管与针柄间加一固定片,这两种固定方法均较烦锁,常引起操作不便。目前国产的传统针灸针针柄端部有一圆环,进针时常常被搁在套管端部而不能进针,有些用户要求将传统针柄端的圆环剪掉,但用手指按下针柄进针时,会引起手指疼痛。现有技术的上述两种装置存在的主要不足是不能自动进针。
3、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进针的笔式针灸进针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进针器是由是由杆体、进针机构、击发机构组成,进针机构设置在杆体的中间,击发机构设置在杆体的外壁上,其中进针机构是由杆帽、进针杆、弹簧和滑块组成,杆帽设置在杆体的顶部与进针杆顶部固定,套有弹簧的进针杆设置在杆体中的进针杆工作腔之中,弹簧的下端与滑块相接;击发机构是由扳机和弹性卡爪组成,扳机上端设置有弹性卡爪,弹性卡爪的上端穿过杆体与进针杆上滑块连接。
工作原理是:针灸针的针柄从杆体的下端插入留针管中被磁铁吸住,上拉杆帽带动进针杆上移,滑块压缩弹簧产生弹性势能,当滑块上移至弹性卡爪处时,弹性卡爪将滑块挡住,针灸人员将针灸针柄放入进针杆的下端,将笔杆的下端对准穴位,按下扳机,扳机带动弹性卡爪上部外移与滑块脱离,滑块被弹簧推向下方,进针杆推动针灸针下端针尖露出杆体插入人体皮肤,进针完毕后将进针器上移,使针体与杆体分离。放入另一针灸针上拉进针杆做好下一次进针准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省时省力、快捷方便、进针迅速,可使患者减少恐惧,提高针疗效果。
4、附图说明
附图1是笔式针灸进针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杆帽1、进针杆2、弹簧3、滑块4、弹性卡爪5、减震垫6磁铁7、扳机8、留针管9、进针杆工作腔10、杆体11、挂钩12。
5、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笔式针灸进针器作以下详细说明。
如附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笔式针灸进针器是由是由杆体11、进针机构、击发机构组成,进针机构设置在杆体11的中间,击发机构设置在杆体11的外壁上,其中进针机构是由杆帽1、进针杆2、弹簧3和滑块4组成,杆帽1设置在杆体11的顶部与进针杆2顶部固定,套有弹簧3的进针杆2设置在杆体11中的进针杆工作腔10之中,弹簧3的下端与滑块4相接;击发机构是由扳机8和弹性卡爪5组成,扳机8上端设置有弹性卡爪5,弹性卡爪5的上端穿过杆体11与进针杆2上滑块4连接。
在杆体上端的杆帽上设置有挂钩12。
进针杆2的下部连接进针管9,进针管9的上端设置有磁铁7。
本实用新型的笔式针灸进针器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进针迅速,患者无恐惧感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亭山,未经李亭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42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子宫癌、宫颈癌的中药组合物
- 下一篇:贴合晶片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