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亮度自动调节电路及应用该电路的电视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3304.5 | 申请日: | 200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84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郭富新;高金年;徐爱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57 | 分类号: | H04N5/57;G09G3/36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邵新华 |
地址: | 2661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亮度 自动 调节 电路 应用 电视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亮度调节电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根据环境光强弱自动调节显示屏背光亮度的自适应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液晶电视机的图像亮度取决于背光灯管的亮度,此亮度一般会根据液晶屏尺寸和厂家不同而有所不同,亮度越大,图像越是明亮,同样耗费的电量就越大。但是实际上当外界光的亮度很大时,液晶屏的亮度太小可能会导致有些细节方面不清楚,这时候需要将液晶屏本身的亮度提高一些;而当外界环境光线较暗时,此时液晶屏的亮度需要降低一些,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液晶屏太亮会感觉很刺眼,对用户的眼睛是一种伤害,而且也会造成电能的浪费。另外,当外界环境光线恒定不变的时候,输入信号的亮度也会随着场景、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时候如果输入信号太亮,观看电视的用户也会感觉很刺眼,这时候降低背光亮度也是非常必要的。降低液晶屏亮度的同时也降低了整个液晶电视的耗电量,节约了电能。
现有调节显示屏亮度的方法是,要么用户自行手动反复调节以达到适当的亮度,要么切换电视机预置的各种亮度模式来调节;其中,若采用手动反复调节的方式来改变显示屏亮度,其调节过程是相当繁琐的;若采用切换电视机预置的各种亮度模式的方法来调节,也未必适应用户当前的环境,因而也未必能达到用户满意的效果。
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根据环境光亮度自动调节液晶电视背光亮度的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亮度手动调节方法过程繁琐、预设模式亮度调节方法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背光亮度调节电路,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光线的强弱自动调节显示屏的背光亮度,无需手动操作,效果显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背光亮度自动调节电路,包括光感应电路和与之相连的主处理器,所述光感应电路感应外界环境光,并根据环境光强弱量化生成相应的检测信号,输出至主处理器;所述主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检测信号生成相应的亮度调节控制信号,输出至显示电路的背光调节端口。
其中,所述光感应电路的检测信号输出端为其I2C总线端口,将环境光强度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I2C总线连接所述的主处理器。
进一步的,所述主处理器通过其PWM端口连接所述显示电路的背光调节端口,输出所述的亮度调节控制信号,即具有不同占空比的脉冲信号。
又进一步的,所述光感应电路为一集成光感应芯片,其电阻参考管脚通过一参考电阻接地,用以向集成光感应芯片内部的模数转换电路提供参考阻值,以实现将检测到的外部环境光强度信号转换为相应的数字信号输出。
再进一步的,所述集成光感应芯片的电源端通过由多个二极管串联组成的分压支路连接供电电源,以匹配集成光感应芯片的供电电位要求。
结合上述背光亮度自动调节电路,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了一种具有所述背光亮度自动调节电路的电视机,在所述电视机内部设置有主处理器和与所述主处理器相连接的光感应电路,所述光感应电路感应外界环境光,并根据环境光强弱量化输出相应的检测信号;所述主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检测信号生成相应的亮度调节控制信号,输出至显示屏的背光调节端口。
其中,所述的主处理器可以采用电视机中现有的内部集成有CPU的主解码芯片实现,通过其PWM端口连接所述显示屏的背光调节端口,输出所述的亮度调节控制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光亮度自动调节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够自动感应外界环境光线强弱并根据感应到的环境光强度自动调节显示屏的背光亮度,不仅避免了手动调节过程的繁琐,也使调节效果更加显著,同时起到了保护视力、节约能源的双重作用,有助于电视产品整机品质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具有背光亮度自动调节电路的电视机的总体结构框图;
图2是基于图1所示电视机中的背光亮度自动调节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33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