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开放式温度保险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2341.4 | 申请日: | 200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17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刘永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日能电子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7/76 | 分类号: | H01H37/76;H01H37/32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66510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放式 温度 保险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动开关,尤其涉及一种由熔断材料的熔化引起触点部件动作的电开关。
背景技术
温度保险管是安装在电器线路上对电器使用时的环境温度进行有效监控的熔断体,当环境温度升高超过电器的承受能力,温度保险管会自动切断电源,从而避免可能对电器的破坏。熔断体对温度反应十分敏感,同时对空气介质中氧化和潮湿组分的反应同样敏感,为保证熔断体不受空气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通常保险管采用密闭式结构,但密闭式结构存在以下弊端: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保险管内形成内压,温度越高内压越大。当内部压力超出保险管外围结构的承压极限时,保险管必然发生爆裂,安全性不高,这就等于为温度方面的保险而埋下因温度过高而引发的管体爆裂的隐患,密封限制了温度保险管向更高温度段的发展。
如2003年11月5日公告的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585394Y,其公开了一种热熔断体保护器,包括触头引线、封口件、绝缘瓷珠、外壳、引线,在外壳内设有感温剂、鼓形弹簧、压缩弹簧、动触头,外壳通过封口胶将内部的部件密封,其可以实现温度的保护。但诚如上面指出的,其密封结构与保护温度的提升是不可克服的矛盾,密封结构必然会影响温度保险管保护温度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无内压安全系列温度保险管,从根本上消除保险管内压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包括外壳体、上导线、下导线以及设置在外壳体内部的绝缘瓷珠、直簧、可动电极、上垫片、球簧、下垫片、熔断体,外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上导线与下导线,绝缘瓷珠与可动电极之间设置直簧,可动电极设置在上垫片上,上垫片与下垫片之间设置球簧,下垫片与外壳体底部之间设置熔断体,下垫片与外壳体底部之间设有防护层,防护层将熔断体完全包裹,使熔断体与空气隔绝。
防护层采用有机材料,与熔断体具有相同或接近的熔点,两者的熔点差在10℃内。外壳体的上方设有防护瓷帽,防护瓷帽套在外壳体上,空气可以从两者的接触处自由流通,使外壳体内外压力相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突破了现有的温度保险管240℃安全温度极限,使温度保险管的安全温度可以达到360℃。上导线上设置固定防护瓷帽的定位凸台,定位凸台位于防护瓷帽的上方,可以防止防护瓷帽的脱落。
本实用新型从根本上改变了现有封闭式温度保险管的不安全结构,为开发更高温度段的温度保险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温度保险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体1、上导线3、下导线2以及设置在外壳体1内部的绝缘瓷珠4、直簧5、可动电极6、上垫片7、球簧9、下垫片8、熔断体11,外壳体1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上导线3与下导线2,绝缘瓷珠4与可动电极6之间设置直簧5,可动电极6设置在上垫片7上,上垫片7与下垫片8之间设置球簧9,下垫片8与外壳体1底部之间设置熔断体11,熔断体11包裹在与空气隔绝的防护层12内。
外壳体1的上方设有防护瓷帽13,防护瓷帽13套在外壳体1上,上导线3上设置固定防护瓷帽13的定位凸台14,定位凸台14位于防护瓷帽13的上方。
由于常温下熔断体11为固态,所以在电路正常运行时,温度保险管无动作,直簧5处于压缩状态;当线路出现异常情况时温度达到熔断体11的熔点时,熔断体11由固态变成液态,体积缩小,直簧5由压缩状态伸长,将可动电极6下压,使可动电极6与上导线3断开,从而切断电源,起到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日能电子部品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日能电子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23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锌合金
- 下一篇:一种高导热金刚石/铝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