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辐射电磁炉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9104.2 | 申请日: | 200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21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滕翔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滕翔升 |
主分类号: | F24C7/00 | 分类号: | F24C7/00;F24C7/08;F24C1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3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辐射 电磁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屏蔽消除电器设备电磁辐射的领域,尤其是一种能将电磁辐射进行屏蔽并通过电源中的接地线进行消除的无辐射电磁炉。
技术背景
电磁辐射危害人身健康,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电磁炉作为家电新秀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但是因为电磁炉的工作原理是将交流电源经过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又经高频电力转换装置使直流电变为20-30KHZ的高频交流电,再将高频交流电加在扁平空心螺旋状的感应加热线圈上,由此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其磁力线穿透灶台的陶瓷台板而作用于金属锅,在烹饪锅体内因电磁感应就有强大的涡流产生,而产生烹调的热源。也就是说只要电磁炉工作就必然会有20-30KHZ的高频和220V的低频叠加在一起的强辐射源。对于电磁炉辐射的危害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此许多电磁炉生产厂家都在想方设法进行解决但是收效不大。
2006年7月5日公告的CN200520034113.X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带有电磁辐射屏蔽装置的电磁炉”和2006年5月3日公告的200520025201.3专利中公开了“防辐射电磁炉”的专利技术,虽然这两项专利都提到了用金属外壳屏蔽电磁辐射,但是都没有提到有消除辐射的装置,这种结构是不能消除电磁辐射的。
另外,2006年4月19日公告的CN200510100028.3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电磁炉的防滑防磁泄漏结构”的专利技术,虽然有防磁泄漏环和利用地线消除辐射,但是他存在防磁泄漏环面积太小不能有效地封闭低频电磁辐射和电磁盘产生的高频电磁辐射,所以该项专利技术照样不能有效地屏蔽消除电磁炉的电磁辐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电磁炉不能彻底屏蔽消除电磁辐射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闭合的屏蔽装置有辐射消除回路,能有效地消除电磁炉辐射的无辐射电磁炉。利用该技术不但方法简单,成本低廉而且消除辐射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辐射电磁炉,由依外装配于一体的外壳、烹饪锅体、锅体触垫、电磁转换工作电路、导电屏蔽罩及电源地线组成,外壳用塑料或其他材料制作,烹饪锅体用铁或其他导磁性能良好的材料制作,锅体触垫用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制作,电磁转换工作电路是选用现有电磁炉产品的电路,导电屏蔽罩是在外壳内壁或外壁用导电材料加工成型同外壳的一个导电屏蔽罩,电磁炉产品的功能器件装于导电屏蔽罩内,电源地线采用带地线的单相三爪电源插头进行地线连接。电源线中的地线与导电屏蔽罩及锅体触垫相连接,烹饪锅体充分接触到锅体触垫,并通过锅体触垫和导电屏蔽罩形成一个完整的屏蔽罩体,当屏蔽罩内的电子电路产生电磁辐射就可以用闭合的屏蔽罩体进行屏蔽,再通过电源线中的地线连接大地进行泄放消除,保证电磁炉工作时对外无电磁辐射危害。
所述的烹饪锅体用铁或其他导磁性能良好和外表面电阻小的材料制作,并且能和锅体触垫进行小电阻的面接触。
所述的锅体触垫安装位置是在导电屏蔽罩上端的大于电磁感应线盘直径的空间外部或中间的面板上,并且能接触到工作中的烹饪锅体;形状为圆面状、带状、线状、条状或点状体中的一种或多种,用导电性能良好和外表面电阻小的材料制作,并且能和烹饪锅体进行小电阻的面接触。
所述的导电屏蔽罩是在外壳内壁或外壁用导电材料加工成型同外壳的一个导电屏蔽罩,电磁炉产品的功能器件装于导电屏蔽罩内,导电屏蔽罩的上端电磁感应线盘位置留有一个大于电磁感应线盘直径的空间,导电屏蔽罩的下端散热风扇处留有通风孔,导电屏蔽罩所用材料为金属板、金属喷涂材料、导电膜层、导电涂料、导电布、导电纸、导电塑料等导电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电源地线采用带地线的单相三爪电源插头进行地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消除辐射效果好、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外壳,2.烹饪锅体,3.锅体触垫,4.电磁转换工作电路,5.导电屏蔽罩,6.电源地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原理示意图和结构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滕翔升,未经滕翔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91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点香器点火之安全警示装置
- 下一篇:多功能农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