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电耦合式空气净化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8695.1 | 申请日: | 200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55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陈罘杲;刘景春;何秀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罘杲 |
主分类号: | A61L9/22 | 分类号: | A61L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800山东省日照***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电 耦合 空气 净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尤其是一种光电耦合式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许多企业车间,特别是使用涂试剂、粘合剂、油漆的工厂,如:制鞋厂、家具厂等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有害气体,如甲醛、苯类化合物等,长时间在该环境工作的工人会得职业病,给工人造成了身体和心理的重大伤害,甚至还严重影响了工人的生命安全,而且,还会给工厂带来沉重的负担,影响了工厂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也有工厂为了减少车间的有害气体浓度,安装了排气扇,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仍然不能有效地解决有害气体威胁工人身体健康的问题,而且由于采用大功率的换气扇,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额外开支,另外,市场上也出现了较大的光触媒空气净化器,但是由于催化效率较低,成本高,故使用者很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光电耦合式空气净化器,该净化器具有有机污染气体清除率高、成本低廉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电耦合式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位于外壳内具有进出气端的纳米净化反应床、吸气扇、气体加热装置以及设置在外壳上的进出气窗等,其特点是净化反应床位于外壳内,并在其内部设有激发光源、由净化材料附着在玻参管结构的催化子,其中催化子与激发光源叠放在床体内,并在床体内设置电极板与催化子形成高压电场发生装置,所述净化反应床的进气端与所述进气窗之间为进气仓,所述吸气扇设置在进气仓内,并在吸气扇和进气端之间设置加热装置,所述净化反应床的出气端与出气窗之间为出气仓,并在出气仓内设置排气扇。
在所述净化反应床内设有电极板,并与催化子形成高压电场发生装置,其中电极板与催化子绝缘接触。
所述电极板与净化反应床的床体绝缘接触。
所述净化材料为纳米级二氧化钛、二氧化钛和银离子复合物、二氧化钛和铜离子的复合物中至少一种。
所述玻参管的形状是在中空玻璃管的外壁和/或内壁上设有突起。
所述玻参管的形状是在中空玻璃管的外壁周围设置中空柱形玻璃管,形成梅花形状,并在其玻璃管外壁或/和内壁上设有突起。
所述激发光源设置在玻参管内。
所述玻参管是由石英等抗紫外线材料制作而成,并在其管壁上设有导电层。
所述加热装置是由导热板、加热片构成,所述加热片固定在导热板上,并在导热板上设置气孔。
所述净化反应床的上盖为活动式,并通过外壳相对应位置外露在表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采用光催化剂纳米氧化钛材料,因而对有害气体具有很高的清除率,使被污染的空气得到净化;不需要大功率的换气扇,因而有效地减低了企业的成本开支。
2、采用了高压电场发生装置减少了电子空穴的复合几率,提高了光催化效率。
3、采用了进出气仓,在两气仓之间产生气压差,因而加速了净化气体的流出量,提高了气体循环量。
附图说明
现在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玻参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玻参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玻参管与激发光源的组合图。
图中:1:外壳,11:进气窗,12:出气窗,13:滤网,2:纳米净化反应床,21:进气端,22:出气端,23:床体,24:催化子,25:激发光源,26:隔网,27:电极板,3:进气仓,4:吸气扇,5:加热装置,51:气孔,6:出气仓,7:排气扇,8:玻参管,81:中空玻璃管,82:突起,83:中空柱形玻璃管
K1:电源开关,K2:时间控制开关,K3:温度调节开关,K4:高压电场开关,K5:激发光源开关,K6:风扇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罘杲,未经陈罘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86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