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静止式进相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7735.0 | 申请日: | 200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21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傅春晓;王凤设;原玉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黄金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6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止 式进相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功功率就地补偿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静止式进项器。
背景技术
在我国,电机所耗电能占整个工业用电的60%-80%,电机等感性负载所引起的无功损耗是电网无功损耗的主要来源,而大中型电机又是许多工业企业的主要用电设备,因此,如何减少大中型电机造成的无功损耗成为许多工业企业节能降耗的关键。
目前,绕线式电动机的补偿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电容补偿,电容补偿只是在电机之外的电网上对电机的无功进行补偿,它只是减少了电网上无功的传输量,而电机的电流、功率因数等电机本身的运行参数无任何变化;一种是自激式(旋转)进相机,存在特别怕尘埃、寿命短、维修频繁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静止式进相器,通过改变转子电流与转子电压的相位关系,进而改变与电机定子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关系,达到提高电机自身的功率因数和效率及过载能力、降低电机定子电流、降低电机自身损耗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静止式进相器,包括电器控制部分,变压器,接触器,大功率晶闸管,电抗器,电动机,信号采集装置和微机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电器控制部分通过导线与变压器和接触器连接,变压器用铜排与大功率晶闸管连接,大功率晶闸管用铜排与电抗器连接,电抗器用铜排与接触器连接,接触器与电动机的转子通过导线连接;信号采集装置用控制导线与微机控制单元连接;开关信号通过控制导线与微机控制单元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对无功功率的补偿与电机定子侧并联电容器补偿有本质的不同。电容补偿只是在电机之外的电网上对电机的无功进行补偿,它只是减少了电网上无功的传输量,而电机的电流、功率因数等电机本身的运行参数无任何变化。
与自激(旋转)式进相机也不同。本进相器采用了先进的交一交变频技术和微机、电力电子控制技术,可自动跟踪电机运行状态的变化并自动调整相关参数以达到最佳的补偿效果,这是自激式进相机无法做到的。而且,从根本上克服了自激式进相机“整流子”结构特别怕尘埃、寿命短、维修频繁的缺点,其进相机构无转动部件,不怕灰尘、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维修方便。
还具有以下性能特点:
1)补偿性能远优于电容补偿,综合性能优于旋转式进相机,节能效果显著。
2)可使电机功率因数提高到0.98以上,节约无功功率60%以上。
3)降低电机定子电流10%~20%,降低线损、铜损20%~30%。
4)电机温升显著降低,过载能力及效率大大提高,电机使用寿命延长。
5)具有故障自动保护功能,操作简单,维修保养不影响生产。
6)广泛适用于各行业90-6000KW绕线式异步电动机。
本静止式进相器可广泛用于水泥、化工、钢铁、冶金、矿山、造纸等行业的大中型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终端补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器控制部分6通过导线与变压器7和接触器3连接,变压器7用铜排与大功率晶闸管8连接,大功率晶闸管8用铜排与电抗器9连接,电抗器9用铜排与接触器3连接,接触器3与电动机1的转子通过导线连接,整个系统与电动机1的转子使用导线串联;信号采集装置4用控制导线与微机控制单元5连接;开关信号通过控制导线与微机控制单元5连接,控制大功率晶闸管8的导通。接触器3还连接有起动器2。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叙述一次操作使用过程。
(一)开车:
1)、打开进相器前柜门,按下空气开关(QF1),进相器电源接通,柜体面板上的红色指示灯亮(HL1),等待主机起动,关闭柜门。
2)、主机起动,一直到起动完结、主机正常运转为止。
(二)投入进相:
1)、打开柜门,观察控制单元是否正常。控制单元正常时,各指示灯显示如下:
主板(中间一块)。除上面三个指示灯(L1、L2、L3)周期性循环显示外(注意:此指电机在运转时的状态。若电机未转,该三灯为随机状态),其它五个灯一直亮着。
驱动板(两边两块)。其上各指示灯(12个)均亮,并有轻微闪亮。
若有任一灯不符合上述状态,则表明控制单元有故障,应维修好后才可进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黄金电器有限公司,未经烟台黄金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77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规模协同环境下的协同交互优化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现浇砼填充用空心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