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伸缩筷子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7622.0 | 申请日: | 2007-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54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延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延军 |
主分类号: | A47G21/10 | 分类号: | A47G21/1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迟承柏 |
地址: | 266100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伸缩 筷子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们日常用品,具体说是一种吃饭用的筷子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人们吃饭使用的筷子,是由竹子或木材制造的,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当然也有用金属或其他材料,例如象牙、塑料制造的。这种筷子,无论在自己家里还是在饭店,都不是一次性的使用,而是周转使用,即使用过后,要回收,经过清洗,有的要进行消毒,有的则不进行消毒,然后使用。无论进行消毒过的,还是没有进行消毒过的,人们使用时,总是不放心,总是感觉不舒服。而事实上,进餐时通过使用不洁的筷子,通过口腔进入人体而传染上各种传染病的也确实不乏其人。最近几年,曾经流行一种所谓一次性筷子,即用过之后,将筷子扔掉,但这种筷子也是由木材或竹子制造的。由于制造这种筷子需要大量木材或竹子,而这些原材料又是很难长成的资源,制造这种筷子对树木的砍伐和植被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因而,不提倡制造和/或使用这种一次性的筷子。在本实用新型设计完成之前,尚未见到有与本实用新型结构相同的便携式伸缩筷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未见到有与本实用新型结构相同的便携式伸缩筷子在市场上有销售、在传媒中有许诺销售,也未见到有与本实用新型结构相同的便携式伸缩筷子在文献中有记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便携式伸缩筷子,平日可以缩短到人们便于携带的尺寸,方便人们随身携带,使用时将其一节一节拉出来,在在外就餐的场合,例如在食堂、饭店、餐厅、大排挡、外卖或外出自带快餐,就可以使用自己所带的筷子,不使用或用完之后,将其缩短,这样就可以避免进餐时使用公用的不洁的筷子,从而避免通过不洁的筷子,而传染各种传染病,本实用新型代替公共就餐场所的供用筷子,还可以减轻社会劳动,增加社会效益。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伸缩筷子,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不同直径的管套接而成的,所说的管之间是滑动连接,在较大直径管的一端,有一固定塞,较小直径的管与较大直径的管不联接的一端有封闭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说的固定塞中心有圆柱状空腔,固定塞的两端有圆孔,固定塞内设有推动杆,所说的推动杆与所说的圆孔之间是滑动连接,推动杆在固定塞内部的一端圆孔外有固定环,圆孔内的推动杆上套有弹簧,推动杆从固定塞另一端的圆孔伸出,在直径不同的管收缩时,所说的推动杆带有固定环的一端可以与最前端较小外径的管的封头相接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说的较大直径的管与较小直径的管的接触部位有向内收缩的环状握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说的直经不同的管可以为两节、三节或四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说的较小直径的管与较大直径的管联接的一端,有位置相对的两小孔,在所说的有小孔的管的外部有两弧度与较小直径的管相同的半弧形铜片,所说的铜片在与所说的小孔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与小孔相配合的小凸起,所说的铜片固定在较小直径的管上,带有铜片的较小直径的管的外面是较大直径的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说的较小直径的管与较大直径的管联接的一端,有两圈与所说的管的轴线相垂直的凹陷的沟槽,在所说的沟槽内套有与其相配合的钢环两圈沟槽之间的距离可以为10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说的管可以为金属或塑料制成。
一种便携式伸缩筷子,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两端直经不同的管套接而成,较小直径的管的大端外经大于较大直径的管的小端内径,最前端较小直径的管的小端有封闭塞,较大直径的管的大端也有封闭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说的管可以为两、三或四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说的管可以为金属或塑料制成。
在上面所说的技术方案中,由直经不同的管套接而成便携式伸缩筷子,使用时,将其逐段拉出即可使用,当推动推动杆,推动杆内的弹簧受到压缩,由于所说的推动杆带有固定环的一端与最前端较小直径的管的封头相接触,推动杆弹簧压缩的距离,就是最前端较小直径管的封闭塞探出的距离,从而使得最前端较小直径的管很容易就被拉出,借助两端的拉力,所说的便携式伸缩筷子很容易就被拉伸开,带有小凸起的铜片和小孔的设置以及沟槽和钢环的设置都是为了增加不同直径管之间的摩擦力,而每个不同直径的管套接形成的便携式伸缩筷子,制造更简单,使用也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有下面一些作用和积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延军,未经李延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76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回转式容积泵的转子
- 下一篇:超薄医用观片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