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逃逸救生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7571.1 | 申请日: | 200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71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延强 |
主分类号: | E06C9/14 | 分类号: | E06C9/14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月华 |
地址: | 2570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逃逸 救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逃逸救生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逃逸救生梯。
背景技术
人们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建造了越来越多的楼房,但是当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发生时,由楼房中逃生就成为一个人们始终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为此人们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了解决上述上难题,人们制造了各种软梯、升降梯等救生设备,但是,现有的各类救生设备,例如升降梯等虽具有救生效果好、安全性高的效果,但其结构较为复杂、体积较大、制造成本较高,家庭中根本无法安装使用,而例如现有的各种软梯等逃生用具,存在救生效果差、安全性低的缺陷,因此,现有的各种逃生设备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逃逸救生梯,它设有安全保护装置,可使人们更加安全快速地由楼房中逃出,并且它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制造成本低廉,可安装在普通家庭使用,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逃逸救生梯包括软梯,软梯的上端安装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第一固定环与第一滑绳的一端连接,第二固定环与第二滑绳的一端连接,第一滑绳和第二滑绳上安装滑板。
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第一滑绳和第二滑绳的下端安装底板。滑板内开设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第一内腔内安装第一滑绳,第一滑绳的一端向上弯折穿出滑板与第一固定环连接,第一滑绳的另一端向下弯折穿出滑板与底板连接,第二内腔内安装第二滑绳,第二滑绳的一端向上弯折穿出滑板与第二固定连接,第二滑绳的另一端向下弯折穿出滑板与底板连接。第一滑绳上安装第一滑套,第二滑绳上安装第二滑套,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分别与滑板连接。第一滑套上安装第一紧固带,第二滑套上安装第二紧固带。软梯由梯绳和多个踏脚板连接构成,每两个踏脚板间的梯绳上安装抓环。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体积小、便于安装使用的优点。它装有由滑绳、滑板等连接构成的逃逸保护装置,当人们在火灾、地震等危急情况下逃逸时,可将老人或小孩等用逃逸保护装置固定,使逃逸能力较弱的人也可以安全快捷地逃离楼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软梯1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逃逸救生梯包括软梯13,软梯13的上端安装第一固定环3和第二固定环6,第一固定环3与第一滑绳2的一端连接,第二固定环6与第二滑绳7的一端连接,第一滑绳2和第二滑绳7上安装滑板9。第一滑绳2和第二滑绳7的下端可安装底板10。参照图1,滑板9、第一滑绳2、第二滑绳7和底板10的连接关系如下:滑板9内开设第一内腔11和第二内腔12,第一内腔11内可水平安装第一滑绳2,第一滑绳2的一端向上弯折穿出滑板9与第一固定环3连接,第一滑绳2的另一端向下弯折穿出滑板9与底板10连接,第二内腔12内可水平安装第二滑绳7,第二滑绳7的一端向上弯折穿出滑板9与第二固定环6连接,第二滑绳7的另一端向下弯折穿出滑板9与底板10连接。滑板9、第一滑绳2第一滑绳7和底板10的上述连接关系,可使逃逸者慢慢滑下,确保逃逸者安全。第一滑绳2上安装第一滑套14,第二滑绳7上安装第二滑套15,第一滑套14和第二滑套15分别与滑板9连接。第一滑套14上可安装一条、两条、三条或更多条第一紧固带1,第二滑套15上可安装一条、两条、三条或更多条第二紧固带8。软梯13由两根梯绳16和多个踏脚板4连接构成,多个踏脚板4平行安装于两根梯绳16之间,每两个踏脚板4间的梯绳16上安装抓环5,抓环5是为了使人们更容易抓握,安全性更高。本实用新型制作时,按上述的要求加工各零部件并组装,当第一滑绳2和第二滑绳7垂直放下后,应保证底板10距地面0.5至1米左右。当发生火灾、地震等情况人们需尽快逃离楼房时,将第一固定环3和第二固定环6悬挂固定于窗框、墙体等处,人们可沿软梯13向下攀爬逃到地面,当老人或小孩等逃生能力较差的人使用时,先将第一紧固带1和第二紧固带8连接成靠背,再让老人或小孩坐到滑板9上,然后逃生者可一手紧握其中一根滑套,另一手抓住软梯13的踏脚板4慢慢滑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延强,未经张延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75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带插接卫生筷
- 下一篇:带冲洗功能的节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