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支架引流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7456.4 | 申请日: | 200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21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春友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江 |
地址: | 2610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支架引流管。
背景技术
肝门部胆管癌一直是胆管外科手术的一个治疗难点。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病变侵润肝门及肝内血管或病变已发展至肝内II级胆管以上,手术难以切除;对于已经切除至II级,甚至III级胆管,无法进行胆管拼补整形,只能分别与空肠做胆肠吻合,此类患者只有做有效的支架引流,才能获得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在胆管癌手术过程中,切除病变后,经常需要用到引流管对病人的肝脏和胆囊所分泌的体液进行引流,由于左右肝管之间或与尾状叶胆管相距较远,难以拼补在一起。目前,在实际手术过程中,有时可能有三个以上的胆管开口,需要保证有充分的支架引流,以防止胆肠吻合后的胆漏和吻合口狭窄,如果采用普通的具有两个引流管的T型引流管就难以满足以上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连接牢固、使用效果好的支架引流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支架引流管,包括T型支架引流管,所述T型支架引流管包括水平方向设置的水平引流管,水平引流管的中部下方竖直连通有竖直引流管,其特征是:所述T型支架引流管上方连通有引流管,该引流管与水平引流管和竖直引流管的交叉部位连通,该引流管为倾斜设置。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
所述水平引流管、竖直引流管和倾斜设置的引流管是由硅胶或橡胶制成的引流管。
在实际临床使用过程中,对46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手术中放置了支架引流管,部分手术采用胆囊桥体行肝管十二指肠搭桥或胆囊补片保持胆道通畅,具体情况如下:
本组肝门部胆管癌46例,BismusIII型14例,BismusIV型32例。BismusIII、IV型病人因病变侵及左和/或右II级或以上肝管,14例行肝方叶切除,9例行肝正中裂劈开后实施胆管癌根治性切除,左内叶和/或右前、后叶肝管拼补,放三叉支架引流管、胆肠Roux-Y吻合;其中16例充分切开显露胆总管、肝总管及切开肿瘤浸润的左右肝管至正常的肝内二级胆管后,向右前、右后肝管和左肝管分别放支架引流管,再用胆囊壁拼补缝合肝管前壁,保持胆道的通畅;7例肝外胆道和肝内左右一级肝管肿瘤融合,在肝门板深处游离出二级肝管扩张部,逐步切开瘤体至对侧扩张肝管,放置支架引流管,再采用自体游离带血管蒂之胆囊一侧与切开的肝管拼补吻合,另一侧与十二指肠侧侧吻合的架桥引流术。支架引流管长引流管通过胆囊底引出腹外,在长引流管根部剪侧孔使肝内胆液能通过胆囊桥进入十二指肠。
临床结果:46例病人无手术死亡,均获得良好的手术引流效果。术后发生胆漏的4例,经有效的腹腔引流后治愈。行根治性切除的,至少在术后3个月以上拔除引流管,未切除的终生带管。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结构比较简单,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所以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所示,支架引流管,包括T型支架引流管,T型支架引流管包括水平方向设置的水平引流管1,水平引流管1的中部下方竖直连通有竖直引流管2,T型支架引流管上方连通有引流管3,引流管3与水平引流管1和竖直引流管2的交叉部位连通,该引流管3为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符合人体脏器管道的自然方向,水平引流管1对应的末端端口4和端口7、竖直引流管2对应的末端端口5、引流管3对应的末端端口6为适合手术需要的形状,水平引流管1、竖直引流管2、引流管3用硅胶制成。
使用方法:
根据手术中测量的长度和角度,各引流管按合适的长度角度进入正常胆管0.5cm。将三个引流管分别放入左、右肝管和肝总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春友,未经李春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74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桁架式保温建筑砌块
- 下一篇:基于全光纤激光器的光参量放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