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骨科用膨胀螺钉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17393.2 | 申请日: | 2007-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98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宁;冷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86 | 分类号: | A61B17/86 |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培媛 |
| 地址: | 266003***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骨科 膨胀 螺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骨科用膨胀螺钉。
背景技术
当前临床在固定骨骼时,通过要用到螺钉,在固定正常骨质时,普通骨螺钉所提供的把持力和固定强度尚能达到要求。但对于骨质疏松症以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导致的骨密度降低患者,由于患者骨量减少导致骨强度降低,使用普通骨螺钉其把持力和固定强度常嫌不足,会发生退钉、断钉以及固定缺失等不良后果。因此,普通骨螺钉在固定此类骨质时其固定强度及把持力无法维持愈合所必须的稳定性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对于骨强度较低的患者其固定强度和把持力较差等技术问题,而提供的一种的骨科用膨胀螺钉,该螺钉可由其膨胀出的膨胀内芯把持更多的骨质,可有效提高固定强度、控制旋转移位,防止钉体退出,并且膨胀程度可控,使用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骨科用膨胀螺钉,其包括螺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体内部形成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弹性膨胀内芯,螺钉体部还开有侧孔,膨胀内芯可自侧孔中伸出。
为了方便控制膨胀内芯的膨胀程度,并有效地固定膨胀内芯,防止其退缩,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细节结构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膨胀内芯底部套装在空腔内向上突出的承托螺栓上,膨胀内芯顶部套装有一旋进螺母,膨胀内芯膨胀后旋进螺母与承托螺栓相嵌合。
为了方便地封闭膨胀螺钉的尾部,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细节结构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螺钉尾部设有可将螺钉封闭的锁定螺钉。
为了方便旋进螺母旋入,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细节结构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空腔内壁上形成有螺纹。
为了防止膨胀螺钉使用时发生偏斜,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细节结构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螺钉内部中心设有方便沿定位导针插入的定位孔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结构,旋进螺母在向下旋进的过程中,膨胀内芯受压迫后向外膨胀,而从螺钉的侧孔中伸出,直致旋进螺母与承托螺栓相嵌合。膨胀内芯伸出张开后可大大增强螺钉的固定强度,并且其张开程度可以随意控制,结构简单,使用、制造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使用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膨胀内芯的剖视图。
10、膨胀螺钉;11、侧孔;12、螺钉头部;13、螺钉尾部14、承托螺栓;15、定位孔道;16、空腔;17、螺纹;20、膨胀内芯;30、旋进螺母;40、锁定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骨科用膨胀螺钉10包括螺钉体,螺钉体内部形成有空腔16,空腔16内壁形成有螺纹17,空腔16内设有弹性膨胀内芯20,膨胀内芯20可采用合金或塑料等可屈曲的弹性材料制成。靠近螺钉头部12处的空腔内形成有向上突出的承托螺栓14,膨胀内芯20底部套装在承托螺栓14上。旋进螺母30顶部形成有与空腔16内螺纹17相配合的外螺纹,其由空腔16开口端旋入并套装在膨胀内芯20的顶部。位于膨胀内芯20处的螺钉体部开有侧孔11。旋进螺母30向下旋进时,可压迫膨胀内芯20向外膨胀,并自螺钉10的侧孔11中伸出,膨胀内芯20完全膨胀伸出后,旋进螺母30与承托螺栓14完全相嵌合,从而有效地固定膨胀内芯20,防止其退缩。使用时控制旋过螺母30旋进的距离,即可控制膨胀内芯20的张开程度,直到全部张开,达到最大膨胀程度。螺钉尾部13可通过锁定螺钉40封闭其空腔16,螺钉内部中心还设有方便沿定位导针插入的定位孔道15。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未经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73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