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危重病人简易呼吸骤停报警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7320.3 | 申请日: | 200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47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臣;刘清梅;李凤;张燕华;陈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树臣 |
主分类号: | A61B5/08 | 分类号: | A61B5/08;G08B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219山东省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危重 病人 简易 呼吸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护理器械,特别是一种能及时获得危重病人呼吸骤停信息、并及时作出急救措施的危重病人简易呼吸骤停报警器。
背景技术
对于危重病人的护理,一般是由护理人员昼夜守候护理,医务人员也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但在这种情况下,也难免不能及时发现危重病人的呼吸骤停,耽误抢救时机,特别在夜间,这种情况更容易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及时观察危重病人呼吸状态,特别能及时获得危重病人呼吸骤停信息、并及时作出相应急救措施的危重病人简易呼吸骤停报警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危重病人简易呼吸骤停报警器,由报警器盒、呼吸延时指示灯、报警指示灯、电源开关、发声器、两根引出导线构成,电路板和电池均装于报警器盒内,其特征在于两根引出导线分别与薄片支撑板的上端触点和纸片的上端触点相连接,纸片的上边沿粘贴在薄片支撑板的上端内弯沿上,纸片与薄片支撑板的距离为2-3mm,在薄片支撑板的下端设电极触片,在纸片的下端设电极触膜,纸片下端的电极触膜与薄片支撑板下端的电极触片相对应,电极触片和电极触膜分别通过相应的导丝与薄片支撑板的上端触点和纸片的上端触点相连接,薄片支撑板的下边沿垂直固定在眼镜式支架的横杆上,在充电延时电路和音频振荡电路之间设继电器,充电延时电路带电时,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吸合,音频振荡电路不通电,当充电延时电路不带电时,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不吸合,接通音频振荡电路,开始报警。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薄片支撑板为长方形透明的轻质塑料板,高度为5-10cm,宽度为4-7cm,厚度为0.1-0.2cm;纸片也为长方形,其高度和宽度与薄片支撑板的高度和宽度相一致;所述的电极触片与电极触膜设二组,其位置分别对应两个鼻孔,距离为0.5-1.0cm。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眼镜式支架戴在患者耳部,使薄片支撑板处在患者鼻孔前侧,纸片贴近患者鼻孔,在患者不断呼吸的情况下,纸片间断的向外摆动,纸片下端的电极触膜间断的与薄片支撑板下端的电极触片碰撞接触,每接触一次,充电延时电路通一次电,使充电延时电路保持带电状态,当呼吸停止后,纸片不再摆动,停止为充电延时电路充电,经过延时一定时间,充电延时电路不再带电,继电器常开触点断开吸合,接通音频振荡电路,音频振荡电路报警。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充电延时电路,另一部分是振荡发声报警电路,通过继电器进行转换,此为现有技术,故不多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呼吸检测灵敏度高,可广泛用于危重病人呼吸骤停抢救护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眼镜式支架与薄片支撑板、纸片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3制作本实用新型。该危重病人简易呼吸骤停报警器,由报警器盒1、呼吸延时指示灯2、报警指示灯3、电源开关4、发声器5、两根引出导线6构成,电路板和电池均装于报警器盒1内,其特征在于两根引出导线6分别与薄片支撑板7的上端触点和纸片8的上端触点相连接,纸片8的上边沿粘贴在薄片支撑板7的上端内弯沿上,纸片8与薄片支撑板7的距离为2-3mm,在薄片支撑板7的下端设电极触片9,在纸片8的下端设电极触膜10,纸片8下端的电极触膜10与薄片支撑板7下端的电极触片9相对应,电极触片9和电极触膜10分别通过相应的导丝与薄片支撑板7的上端触点和纸片8的上端触点连接,薄片支撑板7的下边沿垂直固定在眼镜式支架12的横杆11上,在充电延时电路和音频振荡电路之间设继电器J,充电延时电路带电时,继电器J的常开触点J1-1吸合,音频振荡电路不通电,当充电延时电路不带电时,继电器J的常开触点J1-1不吸合,J1-2导通,接通音频振荡电路,开始报警。所述的薄片支撑板7为长方形透明的轻质塑料板,高度为5-10cm,宽度为4-7cm,厚度为0.1-0.2cm;纸片8也为长方形,其高度和宽度与薄片支撑板7的高度和宽度相一致;所述的电极触片9和电极触膜10设二组,其位置分别对应两个鼻孔,距离为0.5-1.0cm;其电路原理图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充电延时电路,另一部分为振荡发声报警电路,通过继电器J进行转换,其中BG4、BG5组成音频振荡器,其振荡频率由电阻R3、电容C2控制;BG1、BG2、BG3组成充电延时电路,当接通电源开关4(电路图中表示为K1),且电极触片9与电极触膜10接通(电路图中表示为K2)时,则给BG1一个偏置电压,使BG1和BG2导通,于是又给BG3一个偏置电压,使BG3导通,给继电器J供电,J1-1吸合,充电延时指示灯A亮,当K2断开后,由于电容器C1在K2接通瞬间已充了电,所以,这就由C1供给BG1所需偏压,使其维持导通,也就使继电器J继续工作,直至电容器C1的电荷已放到电压降低,低于BG1所需偏值电压时,BG1截止,随即BG3截止,断电器J无电供应,继电器J的常开开关断开吸合,J1-2通电,随即接通振荡电路,发声器y发出报警声,同时报警指示灯B亮。电容C1放电的时间即为呼吸超过呼吸间隔的时间,呼吸间隔时间的长短可通过改变电容C1的值进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树臣,未经李树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73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少占用空间的头盔
- 下一篇:一种平板结构的射频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