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远距离红外激光投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7131.6 | 申请日: | 2007-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05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菊;李建新;傅家驹;陈志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恒达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00 | 分类号: | G02B27/00;G02F1/35;G03B15/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50013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远距离 红外 激光 投射 装置 | ||
(一)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激光投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远距离红外激光投射装置。
(二)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夜视监控设备的主动红外补光装置,普遍存在远近不能兼顾的缺点,能调焦距的则密封性能不好,影响使用寿命,而且体积偏大。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体积小、补光效果好的远距离红外激光投射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远距离红外激光投射装置,包括位于整个装置最前端的透镜、LD座、固定在LD座上的激光发生器,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LD座后方固定连接有滑套,滑套通过螺杆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
所述透镜为红外光双透镜。
本实用新型的远距离红外激光投射装置,所述透镜前方为镜头盖,激光发生器与LD座外部为镜头套,滑套、螺杆、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外部为主套,驱动电机的前方为电机座;所述镜头盖、镜头套、主套、电机座形成一个密封的整体。
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外固定有摩擦主轴,摩擦主轴外为与螺杆连接的摩擦外套。
本实用新型透镜位于整个装置的最前端,激光发生器固定在LD座上,LD座和滑套连在一起,滑套通过螺杆和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在一起。驱动电机安装在装置的最后边。电机的旋转运动通过螺杆和滑套转变为激光器的前后运动。整个装置完全密封在一个整套内部,减小了体积,完全阻挡了灰尘进入;LD的前后运动改变了激光器的发射角度,可以在远近不同的距离上都能获得最佳图像;到达限位时防滑机构发挥作用,防止电机损坏。
本实用新型用于主动补光,具有体积小、耗电省、结构简单、补光效果好的优点。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镜头盖,2镜头套,3主套,4螺杆,5摩擦外套,6电机,7透镜,8 LD座,9滑套,10摩擦主轴,11电机座,12激光发生器,13动力输出轴。
(五)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位于整个装置最前端的红外光双透镜7、LD座8、固定在LD座8上的激光发生器12,LD座8后方固定连接有滑套9,滑套9通过螺杆4与驱动电机6的动力输出轴13相连接,驱动电机6的动力输出轴13外固定有摩擦主轴10,摩擦主轴10外为与螺杆4连接的摩擦外套5;透镜7前方为镜头盖1,激光发生器12与LD座8外部为镜头套2,滑套9、螺杆4、驱动电机6的动力输出轴13外部为主套3,驱动电机6的前方为电机座11;镜头盖1、镜头套2、主套3、电机座11形成一个密封的整体。
驱动电机6通过防滑机构带动螺杆4转动,使得滑套9前后移动,继而带动激光发生器12前后运动。激光发生器12发出的红外激光通过透镜7的聚焦,投射到远方黑暗区域,作为CCD摄像机的照明光源。本装置的结构非常简单,却非常实用。激光发生器12的功率不同,能实现的照射距离也不一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恒达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济南恒达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71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高压清洗装置
- 下一篇:单向导热太阳能集热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