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流电流方向演示仪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7050.6 | 申请日: | 2007-0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06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思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思恒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400山东省枣庄市台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电流 方向 演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演示直流电流方向的教学演示仪器,尤其涉及一种直流电流方向演示仪。
背景技术
初中物理教学中,对于电流和电路这节课,老师只能口头描述电流的方向在电源的外部是从正极流向负极,不形象、不直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直观地模拟出直流电的流动方向的直流电流方向演示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直流电流方向演示仪,包括演示仪壳体,演示仪壳体的前面为演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演示面板上设置有A组、B组、C组发光二极管,A组、B组、C组各组的发光二极管按A、B、C顺序交叉排列在演示面板上;演示面板上设置有电源正极接线柱和电源负极接线柱以及开关;电源正极接线柱和电源负极接线柱之间设置有电池盒,电池盒内装有电池,电池的正极与电源正极接线柱连接,电池的负极与电源负极接线柱连接;演示仪壳体内安装有发光二极管延迟驱动电路,发光二极管延迟驱动电路与演示面板上的A组、B组、C组各组的发光二极管和电源正极接线柱和电源负极接线柱以及开关连接。
本实用新型利用二极管正向导通、反向截止这一单向导电特性,外接发光二极管延迟驱动电路,控制着发光二极管按一定顺序依次导通,从而模拟出直流电的流动方向。本实用新型中电路所用元件很少,只要焊接无误,通电后即可正常工作,无需调试。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原理清晰,操作简便,演示生动,形象直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中:1、开关;2、发光二极管;3、演示面板;4灯泡;5、电源负极接线柱;6、电池盒;7、电池;8、电源正极接线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包括演示仪壳体,演示仪壳体的前面为演示面板3,演示面板3上设置有A组、B组、C组发光二极管,A组、B组、C组各组的发光二极管按A、B、C顺序交叉排列在演示面板3上;演示面板3上设置有电源正极接线柱8和电源负极接线柱5以及开关1;电源正极接线柱8和电源负极接线柱5之间设置有电池盒6,电池盒6内装有电池7,电池的正极与电源正极接线柱连接,电池的负极与电源负极接线柱连接;演示仪壳体内安装有发光二极管延迟驱动电路,发光二极管延迟驱动电路与演示面板上的A组、B组、C组各组的发光二极管和电源正极接线柱8和电源负极接线柱5以及开关1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接通电源后,电容C1开始充电。当电容C1上的电压超过0.6V时,三极管BG1开始导,C极电位降低,点亮A组发光二极管,同时通过二极管D1、D2,拉低了三极管BG2、BG3基极的电压,致使BG2、BG3不导通。在电容C1放电完毕三极管BG1截止的瞬间,电容C2电位上升,当电压高于0.6V时,三极管BG2导通,C极电位下降,B组发光二极管点亮,同时通过二极管D3,拉低了三极管BG3基极的电位,三极管BG3无法导通。当电容C2放电完毕,三极管BG2截止时,电容C3的正极电位上升,电压高于0.6V时,三极管BG3开始导通,第C组发光二极管被点亮。电容C3放电完毕,三极管BG3截止后,进入第二阶段的轮流导通,循环往复。发光二极管自左到右依次轮流点亮,使人的视觉感到电流从左到右即从正极到负极缓缓流动。这样就把抽象的直流电流的方向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思恒,未经王思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70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