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淤泥层地质条件适用的成桩沉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6116.X | 申请日: | 200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71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茂华;王国奋;杨国龙;陈宁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宁华 |
主分类号: | E02D5/66 | 分类号: | E02D5/66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丛 |
地址: | 315010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淤泥 地质 条件 适用 成桩沉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沉管预制钢砼扩底桩的成桩设备,特别是一种淤泥层地质条件适用的成桩沉管,是各种预制钢砼扩底桩的配套沉管。
背景技术
目前的沉管仅适合在内地使用,在沿海地区有淤泥层的地质条件下是无法使用的,因为当金属桩头取出以后形成了一个锥形空腔,管外和管内之间有压差,硬土层上面的淤泥易进入到锥形空腔内,使扩底工作无法进行,导致沉管在沿海地区的使用受到限制,目前还存在一种沉管,该沉管的前端安装有金属桩头,但是由于该种金属桩头为一体式结构,当金属桩头的前端由于磨损需要更换时往往需要将整个金属桩头都换掉,这就造成了浪费。基于上述原因,以往的沉管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淤泥层地质条件适用的成桩沉管,该沉管的金属桩头为可分离式结构,具有节约成本、结构合理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实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淤泥层地质条件适用的成桩沉管,它由空心管状的管身和沿周向设置至少两个导向翼构成,底部设于管身下端,底部外壁的上边设有密封圈,管身的下部套装有密封圈,管身的截面为圆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的内部下端设置有金属桩头,金属桩头的前端通过螺栓固定在金属桩头上。
所述的设置在上端的密封圈的直径大于设置在下端的密封圈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在管身的外壁上设置了密封圈,当金属桩头取出后阻挡了淤泥进入锥形空腔内,延长了淤泥进入锥形空间的时间,使扩底工作能继续进行,使沉管也适合在有淤泥层使用的地质条件下使用。而且由于该沉管所使用的金属桩头为可分离式结构,当金属桩头的前端由于磨损需要更换时只需将金属桩头的前端换掉,而不需要更换整个金属桩头。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身;2、底部;3、导向翼;4、密封圈;5、密封圈;6、金属桩头的前端;7、金属桩头;8、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淤泥层地质条件适用成桩沉管的结构如下,它由空心管状的管身1和沿周向设置至少两个导向翼3构成,底部2设于管身1下端,管身1的截面为圆形,底部2外壁的上边设有密封圈4,管身1的下部套装有密封圈5。设置在上端的密封圈5的直径大于设置在下端的密封圈4的直径。底部2内部的下端设置有金属桩头7,金属桩头7为可分离式结构,金属桩头的前端6通过螺栓8固定在金属桩头7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宁华,未经陈宁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61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井下无缆电磁电热膜复配加热采油装置
- 下一篇:多功能取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