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工内圆弧型腔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5855.7 | 申请日: | 200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42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吴洁;张磊;潘苏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C3/02 | 分类号: | B23C3/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戚羽 |
地址: | 110044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 圆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装置,特别是加工内圆弧型腔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际生产加工中经常遇到加工内圆弧型腔的零件,如果在卧式铣床上采用盘形铣刀加工,由于刀杆与型腔端部发生干涉,所以很难准确地加工出所需要的形状和尺寸。目前常用的加工方法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在铣床上采用指状铣刀先进行粗加工,然后再用手工砂轮机打磨。另一种是采用特殊加工方法,如电火花加工等。前者劳动强度较大,后者加工成本太高,而两者的共同不足都是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内圆弧型腔的装置,该装置不仅解决刀杆与型腔端部发生干涉现象,而且避免了手工砂轮机打磨过程或采用特殊加工方法来加工内圆弧型腔,从而减小了劳动者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加工内圆弧型腔零件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卧式铣床、弹簧架、弹簧、滚子从动件、滑柱、凸轮、辅助定位部件、滑键、滚子、滚子轴、刀具、锁紧螺母、回转轴和滑板。卧式铣床中部设有刀具主轴孔、下部设有工作台、上部设有燕尾架。在刀具主轴孔中安装回转轴,该回转轴中部安装刀具,且刀具的回转半径大于被加工工件内圆弧型腔半径;该回转轴两边通过滑键安装了两个凸轮,该回转轴的末端安装锁紧螺母。在卧式铣床工作台的中间安装了滑板,在滑板上安装了四个滑柱,被加工工件安装在刀具正下方的滑板上。在滑柱的上端安装了滚子从动件,滑柱与滚子从动件采用轴孔配合方法连接并用螺钉将其锁死,滚子从动件通过滚子轴安装了滚子,凸轮与滚子通过高副接触。在卧式铣床工作台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弹簧架连接,弹簧的一端与弹簧架连接,弹簧另一端与滑板连接。在卧式铣床的燕尾架上安装了辅助定位部件,该辅助定位部件与被加工工件和滚子从动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刀具的回转半径大于被加工工件内圆弧型腔半径,刀具和盘形凸轮作为同一构件,由卧式铣床刀具主轴的原有动力驱动其共同绕回转中心作旋转运动,凸轮推动滚子从动件以特定的运动规律作往复水平运动。被加工工件与滚子从动件通过加工工件的辅助定位部分,相互连接在一起,这样被加工工件也按着上述特定的运动规律作往复水平运动。则刀具尖部相对于工件的合成运动轨迹恰为半圆,即在被加工工件上,铣刀尖点的运动轨迹为半圆,所以只要工件的往复运动与刀具的旋转运动之间满足特定的相对运动关系,就可以实现加工内圆弧型腔零件。另外被加工工件的运动还需适应卧式铣床运动的垂直进刀部件,共同协调运动以达到能够加工内圆弧型腔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卧式铣床加工的内圆弧型腔零件,由于刀具的回转半径大于工件内圆弧型腔半径,避免了刀杆与型腔端部发生干涉现象。由卧式铣床原有的动力驱动其运动,在加工内圆弧型腔零件时,避免了手工砂轮机打磨过程,从而减小了劳动者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加工内圆弧型腔零件的工作效率;另外也避免了采用特殊加工方法,如电火花加工等,从而使加工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加工内圆弧型腔的装置的机构运动简图。
附图中的部件标号为:1为工作台,2为弹簧架,3为弹簧,4为滚子从动件,5为滑柱,6为凸轮,7为辅助定位部件,8为滑键,9为燕尾架,10为滚子,11为滚子轴,12为被加工工件,13为刀具,14为锁紧螺母,15为回转轴,16为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大学,未经沈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58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多媒体广播终端
- 下一篇:吸吹式循环分离电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