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伸缩式扒谷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5730.4 | 申请日: | 200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95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赵绵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绵松 |
主分类号: | B65G65/02 | 分类号: | B65G65/02;B65G65/04;B65G67/04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甄玉荃 |
地址: | 110309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伸缩 式扒谷机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粮食输送运粮车配套使用的扒谷机,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伸缩式扒谷机。
背景技术:针对粮库或农村的乡、镇等,在收取、运送地面上晾晒或堆积的散粮时所使用带输送机的扒谷机,目前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感到不方便、不灵活,特别对大面积的晒粮场地,不能同时调整扒谷机与粮堆的角度、距离和高度,在操作中要实现大面积的收粮必须经常移动带输送机的扒谷机,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操作不方便、不灵活等不足,发明了一种操作简单方便、灵活实用的全自动伸缩式扒谷机,它包括:扒谷部分、输送部分、行走部分和控制部分,所述输送部分由上、下两个输送装置构成,在上输送装置的塔架(1)一端与空心转盘(2)固定连接,所述空心转盘(2)的底座置于空心滑车(3)上,滑车下的滑轮(4)在滑槽内与下输送装置两侧的塔架(11)的上表面滑动配合,达到上输送装置可伸缩的目的;再通过上输送装置的空心转盘(2)与下输送装置旋转连接和通过所述扒谷部分的底座支架(50)固定支撑在行走部分的底座(31)上,以及通过所述上输送装置塔架(1)下的固定轴(51)与行走部分的底座(31)活动连接,达到由扒谷部分和行走部分带动上输送装置在下输送装置的任何位置上,实现左右旋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
1、操作简单、方便、灵活;通过控制台可轻松实现对扒谷部分、输送部分、行走部分等的操作控制;并通过扒谷部分的行走带动上输送装置前行、后退、左右旋转,这样在下输送装置固定不动的情况下,便可轻松实现大面积的粮食收取、运输。
2、省时、省力、省人,经济实用;原来在大面积收粮时需要经常移动机身,由于整个机身较长,移动很不方便,现在只要一个人就可以轻松实现,中间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
3、使操作者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尤其是扒谷机采用液压升降、转盘左右旋转、滑车的前进后退,使扒谷机的操作可在三维空间位置进行调整;通过控制台控制各部分的操作,改变了原来由人工跑动完成各种操作的落后状态。
4、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对地面上的散粮做异地加工、仓储等运送工作,变得更加顺畅、快捷,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扒谷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输送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全自动伸缩式扒谷机,它包括:扒谷部分、输送部分、行走部分和控制部分,所述输送部分由上、下两个输送装置构成,在上输送装置的塔架1一端与空心转盘2固定连接,所述空心转盘2的底座置于空心滑车3上,滑车下的滑轮4在滑槽内与下输送装置两侧的塔架11上表面滑动配合,达到上输送装置在下输送装置上可伸缩的目的;再通过上输送装置的空心转盘2与下输送装置旋转连接和通过所述扒谷部分的底座支架50固定支撑在行走部分的底座31上,以及通过所述上输送装置塔架1下的固定轴51与行走部分的底座31活动连接,达到由扒谷部分和行走部分带动上输送装置在下输送装置的任何位置上,实现左右旋转的目的。
所述上输送装置包括置于塔架1上的环形输送带5、支撑输送带的主动轴6和从动轴7,以及与主动轴传动连接的电机8;在靠近主动轴一端的塔架上设有护罩9,护罩出口通过转盘2和滑车3的空心与下输送装置的传送带12相通;塔架的另一端设有收粮漏斗10,架在传送带5上。
所述下输送装置包括置于塔架11上的环形输送带12、支撑输送带的主动轴13和两个从动轴14,以及与主动轴传动连接的电机15;在塔架底部设有行走轮16和导向轮17,在导向轮上设有刹车。
在所述的上、下输送装置塔架的一侧,设有定位套,通过定位杆插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绵松,未经赵绵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57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冶炼炉用探测窗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硅溶胶结合刚玉浇注料及其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