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来车警示暨紧急救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15328.6 | 申请日: | 200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43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蔡政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政宏 |
主分类号: | G09F13/22 | 分类号: | G09F13/2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宗富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警示 紧急 救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电力救援装置,主要是当汽车电瓶电力不足时,就无法点火发动引擎,此时需通过含有蓄电池的汽车救援装置,促使汽车藉外界直流电力供应,得以重新发动汽车引擎的汽车来车警示暨紧急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驾驶人一定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因为车头灯忘记关闭,或是车门紧闭不完全以致车室内照明灯一直消耗电力,甚至是电瓶老旧而无法储存足够电力等等因素,导致没足够电力去点火启动汽车引擎,因此,汽车驾驶人都会配备所谓的汽车电力救援装置,以防止在出国旅游,或短期国外出差,汽车因过久没发动,电力不足情况发生。
一般的汽车电力救援装置,只不过将汽车用电瓶搭配一对电力牵引线,使得电力救援装置单纯使用在协助自己或他部做汽车引擎发动,顶多在汽车电力救援装置加装插座,得以供应12伏特直流电力,如收音机等低压直流小电器,无法供应电力给一般家用的交流电器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汽车来车警示暨紧急救援装置,足以提供6000CC以下汽车发动引擎所需电能,除了保有过去汽车电力救援装置所有功能,在其内设计有直流电力转换成交流电力功能,使得本实用新型不仅做汽车电力救援,还可成为户外交流电力供应器使用,并对过去汽车电力救援装置,做更进一步延伸设计。
本实用新型汽车来车警示暨紧急救援装置,其特征包括:一充电电池,作为该装置提供电力来源;第一电力牵引线、第二电力牵引线,其末端具备鳄鱼夹,做汽车电瓶联接使用;照明灯,在晚上户外照明使用;电力指示灯,告知电力剩余程度指示;切换开关,切换照明灯或电力指示灯;AC莲花插座,作为本实用新型补充电力的来源;DC点烟器插座,作为供应12伏特直流电源;LED安全警示灯,作为警示来车之用;外挂式交流电插座,经连结DC点烟器插座供应电力,提供交流电源;该充电电池正极端与DC点烟器插座连接;AC莲花插座通过充电电路与该充电电池正极端连接,以及第一电力牵引线的阳极、第二电力牵引线的阴极分别与该充电电池正、负极连接;照明灯、电力指示灯通过一切换开关与该充电电池正极端连接,以及LED安全警示灯通过切入开关与该充电电池正极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来车警示暨紧急救援装置,于其他常用的装置相比更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设计轻巧便于携带,在汽车电瓶电力不足时,提供6000CC以下汽车发动引擎所需电能,以及当临时停车发生时,作为对后方来车警示之用。
2.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延伸许多过去传统汽车电力救援装置所没有的功能,本装置可供一般家用吸尘器所需的交流电力,车主可以很方便在车内使用吸尘器;或是在户外工作时,作为笔记型计算机所需电力来源使用;甚至在停电紧急时,临时电力来源的用途,大大提升应用的范围。
3.本实用新型照明灯由许多高亮度LED所组成,具有做为汽车引擎室或其它修护上照明使用,方便提供夜间救援时所需的光源,因此具备省电效果并长时间照明优点。
4.本实用新型具电源供应功能,可供户外时供汽车用直流风扇或是汽车用直流LED台灯使用,增加风扇和台灯的行动能力,甚至其它低压电器所使用。
附图说明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其目的功效;有关该实施例的附图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线路架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后面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交流电源供应插座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际电器应用图。
【主要部分代表符号】1、充电电池,1f、保险丝,2、充电电路,3、DC转AC电源转换器,4、切换开关,5、LED安全警示灯,5a、切入开关,6、电力指示灯,7、照明灯,8、AC莲花插座,8a、AC电源供应器,8b、点烟充电器,9、DC点烟器插座,10、外挂式交流电插座,11、第一电力牵引线,12、第二电力牵引线,13、汽车用直流风扇,14、汽车用直流LED台灯,14a、LED台灯凹洞,15、电源延长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政宏,未经蔡政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53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