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粉煤灰砌块养护仓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15316.3 | 申请日: | 2007-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59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山;王博通;王晓林;王欣悦;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振山 |
| 主分类号: | B28B11/24 | 分类号: | B28B11/24 |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元艺 |
| 地址: | 163000黑龙江省大庆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粉煤 砌块 养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建材养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粉煤灰砌块养护仓。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工业废渣粉体材料的养护方法一般可分为两种:1)自然养护;2)加速养护。在具体实践中大致包括以下四种养护技术:大型蒸压釜养护技术、中型蒸汽养护池养护技术、太阳能养护技术及自然养护技术。上述养护方法各有千秋,优点各异,但每种养护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点:
(一)大型蒸压釜养护技术:
1)、造价高,一条蒸压釜生产线,在百万元以上;
2)、技术复杂,不便于普及;
3)、产量高,对市场依赖大,一旦市场饱和,投巨资建设的设施将陷入尴尬局面;
4)、高能耗、污染较重(除利用工业废汽)。
(二)中型蒸汽养护池养护技术:
1)、不能有效利用太阳能、浪费资源;
2)、燃煤量大,污染空气;
3)、场地小,周转烦琐;
4)、成本高。
(三)太阳能养护技术:
1、造价昂贵;
2、技术复杂;
3、不能普及和批量生产。
(四)自然养护技术:
1、占地面积大;
2、周转期长;
3、养护不充分,产品质量差;
4、浪费了有效的太阳能;
5、器材易损坏,增加成本;
6、养护湿度得不到保证,影响产品质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一些生产企业纷纷采用遮盖塑料布、搭建简易塑料棚对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及炉渣等工业废渣制品进行养护。上述措施虽已初见成效,但是这些办法必须依靠人为的监控。即使养护温度有时达到要求,湿度也不能得到有效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易于推广,养护质量高,占地面积小,养护周期短的粉煤灰砌块养护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依如下方式实现:
粉煤灰砌块养护仓,包括透明仓体;在所述透明仓体内配有加热装置及加湿装置;在所述透明仓体外壁的下部配有保温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在所述透明仓体外壁的底部可配有滑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透明仓体内的底部工作面采用水泥材料。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保温层可采用建筑保温板。
根椐小型模拟试验,在辽东地区6~9月份期间,昼间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养护,仓内温度可达到45℃以上,夜间进行人工热能辅助养护,温度也能达到45℃左右;湿度由自动湿度仪控制,始终保持在大于或等于90%。据检测,制品抗压强度24h即可达到常温(均20℃)下3d的强度指标;48h即可达到7d的强度指标;168h(7d)即可达到28d的强度指标。制品强度水化充分,强度发展均匀,出厂后不影响后期强度的持续增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造价低,便于推广;
2)、制作简便,利于使用;
3)、养护充分,提高质量;
4)、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5)、减少占地面积,节约土地;
6)、利用太阳能,节约能源;
7)、人工辅助供热、缩短养护期;
8)、自动喷湿、雾化养护,提高制品质量。
9)、大面积推广后,可大量开发利用工业废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将不仅局限于下列内容的表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粉煤灰砌块养护仓,包括透明仓体1;在所述透明仓体1内配有加热装置2及加湿装置3;在所述透明仓体1外壁的下部配有保温层4。在所述透明仓体1外壁的底部配有滑动机构5。所述透明仓体1内的底部工作面采用水泥材料。所述保温层4采用建筑保温板。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加湿装置3可采用自动空气湿度的加湿器。它由内外两部分构成,内部包括吸水管、甩水盘、雾化网、电机和装在电机轴上端的叶轮,外部包括蓄水器、底座、集雾罩和定向弯头。它具有体积小、效率高、耗电省、寿命长等优点,配以湿度控制器,可使控湿、加湿、供水自动化,并且加湿时产生的大量负离子,对空气有净化作用。上述加湿器为公知产品。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加热装置2可采用自动温控装置,如空调等。
操作时,在预定地域把制品码垛至预定高度、宽度,然后将将移动粉煤灰砌块养护仓通过滑道移动过来,作好封闭;养护好后,转入下一组;年产5万M3砌块的场家可建养护仓7个。每天用1座,7d一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振山,未经王振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53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