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冲击力建筑基础灌注桩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14756.7 | 申请日: | 2007-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73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 发明(设计)人: | 郑新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新俊 |
| 主分类号: | E02D5/22 | 分类号: | E02D5/22;E02D5/44;E02D5/48 |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丛;才瑞祥 |
| 地址: | 315010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力 建筑 基础 灌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基础中使用的扩底桩,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高层建筑用的抗冲击力建筑基础灌注桩。
背景技术
目前在地基的桩基工程中,通常采用沉管灌注桩、预制桩和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三种。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灌注桩,约占各类桩总数量的50%,但是由于地壳形成的土质年代不同,软土地基随地壳层深度的增加通常软、硬土层呈交替状态,在连续打桩施工时,在后的施桩会对土层产生挤压,就会影响到在先灌注而尚未完全凝固的桩,尤其在软土层与硬土层的交界处尤其严重,往往出现断桩、缩颈现象,从而导致沉管灌注桩的质量达不到要求,致使下桩密布,引起土体严重变形,甚至危及桩身的质量;该桩的另一个缺点是承载力低,为增大承载力,一般采用在灌砼浇注桩身后加压扩底的办法,但因其利用加压扩底方式使其形状大小不确定和规范,使其应用受到局限。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桩身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承载力和抗冲击力较弱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可明显提高单桩承载力高的抗冲击力建筑基础灌注桩,解决了桩身在使用过程中承载力和抗冲击力较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上段设置为钢管,钢管内部设有上段桩身下插筋,下段现浇桩身内设有下段桩身上插筋和下段桩身下插筋,下段桩身下插筋穿过现浇底座钉入硬土层,下段桩身上插筋与上段钢管下插筋相搭接,在搭接处通过上现浇砼底座将上段钢管和下段现浇桩身连成一体,下段现浇桩身的下端设有现浇砼底座,上段钢管的直径大于下段现浇桩身的直径。
所述的现浇砼底座和上现浇砼底座的中心与上段钢管和下段现浇桩身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单桩的承载力、抗冲击力和材料强度的利用率,容易达到设计的预期效果,更好地满足建筑工程的需要,同时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抗冲击力建筑基础灌注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现浇砼底座;2、上现浇砼底座;3、下段现浇桩身;4、上段钢管;5、下段桩身下插筋;6、上段钢管下插筋;7、下段桩身上插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上段设置为钢管4,钢管4内部设有下插筋6,下段现浇桩身3内设有下段桩身上插筋7和下段桩身下插筋5,下段桩身下插筋5穿过现浇底座1钉入硬土层,下段桩身上插筋7与上段钢管下插筋6相搭接,在搭接处通过上现浇砼底座2将上段钢管4和下段现浇桩身3连成一体,下段现浇桩身3的下端设有现浇砼底座1,上段现浇桩身4的直径大于下段现浇桩身3的直径。现浇砼底座1和上现浇砼底座2的中心与上段现浇桩身4和下段现浇桩身3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本实施例的施工方法可以按照常规工艺进行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新俊,未经郑新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47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茶叶萎凋自动晾晒装置
- 下一篇:蓄水式洗涤柜





